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 (记者 孔慧慧 通讯员 贺怡 王磊)经过4月份的小幅反弹,5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再次下滑。昨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全国CPI同比上涨2.1%,涨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
湖北省CPI连续三月持平,为2.5%;武汉市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4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不过,上月在鲜菜价格大幅回落的带动下,环比来看,省市CPI均出现回落,分别下降0.3% 和0.2%。
虽然CPI有回落,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市民的“通胀感”依旧强烈,对菜价下跌感受不深。
食品价格由涨转跌
“基本上早就料到了这个数据。”武汉省统计局统计专家说,一直以来,食品价格的一涨一跌,基本决定着CPI的走向,5月份食品价格的普遍回落就是一个信号。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省市食品价格均出现下跌,分别环比下降1.1%和0.6%,拉动CPI下跌0.4和0.2个百分点。
在武汉市统计局重点调查的16类食品中,除粮食、干豆类及豆制品、水产品、干鲜瓜果、糕点饼干面包等5类食品价格上涨外,其余11类食品价格均下跌。其中,鲜菜、油脂类跌幅较大。
“随着气温升高,本地菜大量上市,价格也跌了。”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官员介绍,5月全省鲜菜价格环比下降10.8%,影响CPI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而在武汉市统计局调查的29个鲜菜品种中,有15个品种价格下降,下跌面达51.7%。
菜价降了 市民没感觉
虽然菜价跟上月相比是便宜了不少,但因为单一菜价有涨有跌,所以市民的感觉并不明显。
小叶已工作三年,仍保持着大学时候记账的习惯。翻开厚厚的账本,去年的这个时候黄瓜一斤1.7元,今年一斤2.5元;去年青椒一斤2.4元,今年涨到3.3元;去年西红柿一斤3.2元,今年是3.6元。“两个人的饭,全吃素菜的话,去年10块钱差不多就够了,今年要多花两三块。”
小叶说,自己和老公去年底买了房,如今月供近3000元,房租每月1000元,两人早餐和午餐费至少800元,晚上在家做饭还得买菜共500元,交通费400元,“这就快六千了,我们两个一个月才挣七千多,基本上月月光。”
账本上的价格,让一向大手大脚的小叶开始过精打细算的生活。她说自己以往总是逛商场购物,今年开始网购、团购。甚至连网购,她也精细到了邮费,“尽量选包邮的,或者跟朋友搭顺车”。
分析显示,随着应季蔬菜的大量上市,菜价仍将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而受端午节需求增加和禽流感逐步消退影响,禽蛋价格开始回升。另外,在翘尾因素(指上期物价变动因素对下期价格指数的延伸影响)影响下,6月CPI同比涨幅将有所扩大,“6月份翘尾影响将达到2.0%,是全年最高的月份。”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