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7月18日,曾被誉为“世界汽车之都”的底特律政府申请破产。随着这个美国奇迹之城的衰落,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总部均位于底特律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
与通用和克莱斯勒在政府数百亿援助金的支撑下仍苦苦挣扎的严峻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福特公司在艾伦·穆拉利的带领下,成为美国三大车厂中唯一没有接受政府救助的巨头,成为了底特律汽车业的唯一守护者。
微软CEO 史蒂夫·鲍尔默曾为穆拉利做出这样的总结:“一个能先后在美国两个重要的企业中担任领袖的人物是极为罕见的,但艾伦·穆拉利就是一个特例。”福特汽车的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作为唯一上榜于美国《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的美国制造业领袖,确实有他值得尊敬的理由。
想当宇航员的波音改革者
穆拉利1945 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求学时期,他打扮时髦,人也聪明,很受女孩子青睐。穆拉利后来娶了漂亮的女演员简·康奈尔为妻,两人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1969 年,穆拉利从堪萨斯大学毕业,获得了航空航天工程学硕士学位。后来他又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取得了管理学硕士学位。在大学时,穆拉利参加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选拔,但因轻度色盲而落选。不过多年以后他当上了NASA 的顾问,这是后话了。
毕业以后,穆拉利加入波音公司,参与了波音727、737、747、757、767、777 等一系列飞机的研发。穆拉利一路升迁,做到波音民用飞机集团总裁。
2001 年,“9 ·11”恐怖袭击事件令美国航空业一片萧条,而波音更遭到老对手空中客车公司的强劲挑战。当年,波音的新增订单数量首次被空客超越;次年,波音民用飞机产量下降了近30% ;第三年,波音飞机产量首次被空客超越。节节败退的波音需要一位经营高手来力挽狂澜。
当时并无CEO 头衔的穆拉利,以波音实际当家人的身份,出手改革波音。
穆拉利首先压缩成本。他裁员3.5万人,同时大力推动全球化生产,缩减材料成本。波音在全球采购零部件,中国也参与到波音飞机的生产中。
随后,穆拉利开始大手笔调整产品。他主张:“要把关注重点集中在消费者的需求上。”穆拉利把开发重点从大型飞机转向较小的、适于在不同城市间直飞的机型,“因为人们不喜欢在旅程中进行中转”。他发现集团内有些型号的麦道飞机不盈利,遂毅然停产,把精力集中在波音737 和波音777 的生产上。
波音的新产品787,是穆拉利的得意之作。这种中型双发动机宽体中远程客机在业内被誉为“梦想飞机”,低能耗、低排放,客舱环境也好。2004 年4 月,全日空航空公司率先订购50 架“梦想飞机”。此后订单不断增加,到2007 年底,787 订单数已达790 架,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民用飞机。
一系列改革成效明显:2006 年波音新订单数量重新超越空客。由于成功带领波音走出困境,2006 年他被《航空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还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2005 年最佳领导人”之一。
从航天业到制造业的飞越
正当人们猜测穆拉利是否会正式全面执掌波音公司的时候,2006年9月,福特汽车董事长比尔·福特宣布,61岁“高龄”的穆拉利将成为这家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和最大卡车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身揣37年的航天工作经验,与汽车看似毫无关联的穆拉利在媒体看来是“门外汉”。当时的福特正面临破产困境,而穆拉利带给福特的首先是全球视野。他提出了“一个福特”的概念,即福特要在少数几个核心平台上制造出更多面向全球的车型,并且零配件要可以通用,从而提升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穆拉利也把波音集中经营核心品牌的经验带到了福特。他说,品牌太多犹如“一个单身母亲独自抚养五六个孩子”。2007年福特作价4.79亿英镑将阿斯顿·马丁出售给英国一家财团,去年3月福特又把捷豹和路虎以23亿美元卖给印度塔塔集团。此后,沃尔沃被出售给了中国浙江的吉利集团。
接着穆拉利进行了裁员,消减开支并关闭工厂。关闭了17家位于北美的工厂,精简了近5万个工作岗位,约50万的开支被精减。福特的劳动成本由原来的每小时71美元降为58美元。
“如果说100多岁的福特公司需要一个救世主来力挽狂澜的话,那么艾伦·穆拉利是最当之无愧的。” 穆拉利毫不掩饰地说,“经历了那么困难的情况之后,现在我自信可以帮助一个伟大的公司继续生存下去,并且变得更具活力。”他成为拯救底特律汽车城的最后希望。
实习编译 刘腾
波音和福特给了我为人类服务的机会,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意识到的共同点多于相异点以及我们可以和平共处。对我来说,这是最迷人的愿景。
——艾伦·穆拉利
穆拉利
美国堪萨斯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科学学士和硕士,曾任波音公司执行副总裁,波音民用飞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现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也是公司董事会成员之一。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