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目前12家科技支行“抢食”光谷2万家企业,年内将再增两家
本报讯(记者 马秀佳 刘嗣晶 通讯员 陈迪喜)全国100余家银行科技支行,12家在光谷,以科技“立谷”的东湖高新区,如今已成功挂上“资本特区”新标签。
昨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首家科技支行落户光谷金融港,东湖高新区内的近2万企业成为其服务的目标客户。截至目前,光谷已经集聚21家银行、12家科技支行,成为全国高新区科技支行最集中的区域。
一纸专利获得贷款1亿元
银行以科技之名入驻光谷,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福利?兴业银行武汉东湖高新科技支行行长李喆介绍,该行将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三个阶段的不同经营特点和业务需求,打造“芝麻开花”计划,以帮助优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直至上市为目标,提供集“债权+股权+上市”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在光谷,全真光电凭借一纸专利获得1亿元贷款的案例,常被人津津乐道。
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光谷一家硅基液晶显示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近几年,该公司围绕硅基液晶显示核心技术在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先后申请发明专利15项,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7项。
而要把专利转化为产品,亟需筹措大笔资金。2011年,全真光电以一项名为“硅基液晶微型显示装置中的纳米碳管技术”的发明专利,获得了武汉农商行1亿元专利质押贷款。这笔贷款不仅解决了产品的研发问题,还为其打通硅基液晶显示技术的上游、中游及下游完整产业链,提供了可能。
“这笔贷款创下湖北省单件专利质押贷款金额之最。”昨日下午,武汉东湖高新金融办一人士表示,光谷有8成科技型企业拥有领先的技术、专利,但本身却轻资产运行,没有资产抵押,银行发放贷款很谨慎。而科技银行通过金融手段的创新,解决了抵押物问题,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扫除了一大障碍。
科技支行年内增至14家
“东湖高新区已有近2万家企业,其中80%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昨日,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茜雯介绍。在这些企业中,收入过2000万的仅1000余家,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或研发阶段,需要金融扶持。
而对于金融企业来说,“竞争日益激烈,除了争夺大企业,他们也要开辟新领地。”东湖高新金融办上述人士称,光谷的科技型企业集中,不少研发能力强、成长性较好的初创企业盘踞在光谷软件园、光谷生物城等各大园区内,成为各银行争抢的“香饽饽”。
东湖高新金融办上述人士介绍,目前光谷已经集聚21家银行、12家科技支行,成为全国高新区科技支行最集中的区域。据透露,今年内,光谷还将再添两家科技支行,科技支行总数达到14家。
科技支行,并非单独冠上“科技”二字。据了解,科技支行需要银监部门的单独审批,其资源配置、信贷审批、考核评价、业务权限等方面均与普通支行有所区别。
日前,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但目前尚无银行率先“吃螃蟹”。“我们将对优质企业优先放开议价空间,让他们获得更便宜的信贷资源。”李喆说。
数据显示,2012年,光谷企业贷款总额812.4亿元,其中创新性融资总额超170亿元。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