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张魁兴
近日,河南日报官方微博发起讨论:“提笔忘字,你有过吗?”网友纷纷吐槽自己退化成了“键盘手”。近期一档以“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为主题的栏目——《汉字英雄》火热荧屏,与此同时,全国汉字输入大赛也拉开帷幕。主流媒体纷纷为传承汉字鼓与呼。人们不禁要问:汉字,你究竟怎么了?(7月31日《河南日报》)
其实,汉字没怎么,“怎么了的”,是我们这些使用文字的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手里拿着笔,面对白纸,半天也写不出想写的那个字,“明明很熟悉很熟悉的字,但真的不记得怎么写了”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共识,一些手指很“遛”的年轻人,看似很有文化,实际上会手写汉字的越来越少。而且,会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的人也越来越少。就连畅销书作家郭敬明也是“戴”与“带”、“副”与“幅”分不清的“错别字大王”。
看来,互联网时代,科技产品代替传统纸墨笔砚的书写方式,确实给文字和使用文字的人们,制造了一个麻烦和尴尬。不过,这个尴尬,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汉字为什么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郑州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李莉将“提笔忘字”的原因归结为三点:现代科技助长手写惰性,外语风靡抢占汉语地位,不规范使用汉字成隐形杀手。
诚然,现代科技让人们交流的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快速便捷的交流方式,再加上潮流和时尚感,让微信等许多新的交流渠道备受青睐。就连已经代替纸笔手写的电子邮件,也已经被年轻人视为最“慢”最“古老”的方式了。在这种情境下,用传统书信交流,似乎不只是影响沟通效率的问题,似乎还是一个需要成本的问题了——用传统手写书信方式沟通,要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书写,需要时间,需要精力,还需要有“怀旧”的感觉,如此,这似乎又让手写汉字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儿了。
那就让这种方式随之消失吗?不能。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所说:“文字是表意的,包含着许多中国文化的核心。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因此必须要接触手写汉字,感受汉字。”
中国汉字或象形或会意或形声,除了文字本身的意义和作用之外,更是有世界公认之审美价值的,同字母文字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能手写就手写吧,想想,你笔下的,不光是信息,还是一种跃动的文明时,我们有必要让这种书写文字的敬畏感和使命感继续存在下去。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