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陶舜(特约评论员)
近日,全国最大电子书盗版案告破,涉嫌提供盗版电子书下载的200余家网站联盟有8000部作品侵权,给正版电子书网站造成损失达数千万元。截至7月中旬,涉嫌侵犯著作权的15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落网。
电子阅读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手持终端的普及,由纸质阅读转向电子阅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这块市场只会越来越大,新形势下,电子书的维权问题亟需重视和切实解决。
老书不存在盗版问题,达到一定年限的书将进入公有领域,成为人类的共有资源。因此,新书是盗版的重灾区,而靠点击付费阅读的网络文学则首当其冲:一来盗版成本小,只要复制粘贴则可;二来维权难度较高,从源头上防盗版在技术上仍有难度,一旦发生往往会大面积非法传播。
这次的全国最大盗版案,其实就是盛大文学的被侵权案。新书被盗版,严重影响首发网站的点击率,进而影响网站及作者的收益。至于传统出版社与作者,对电子版权则态度各异,他们自己甚至会主动上传一些书的电子版,用于扩大影响。但必须看到,电子阅读正在把传统的出版市场搅得翻江倒海:过去,书籍的出版有一整套严谨而漫长的工序,如今以Kindle阅读器为首的手持终端和电子阅读平台,已经实现了自主出版,作者直接面向读者,完全跳过出版社环节,这极大地释放了民间写作的活力,也对传统出版社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尽管2006年《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开始施行,现有法律适用于数字网络环境时仍显滞后,且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内的有关出版方面的法律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日本为打击电子盗版,打算在法律中增设“电子出版权”以保护著作权人。版权授权不规范,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和维护,尤其是经济利益。当然,法律的过度约束也会伤害出版自由。
手持阅读器的诞生,集中了原本分散的电子阅读市场,这也加速了电子盗版的进程。但阅读器很显然又将是终结电子书盗版的利器。各种手持阅读器自带的电子书售卖平台,需要接受公众和法律的监督,如果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它就不得不对非法电子书进行定期清理。例如:由于数字合作方不拥有版权,亚马逊于2009年7月从Kindle用户设备中远程删除了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类似的自净行为,也正在国内电子书平台进行,比如郑渊洁的童话在苹果APP store被盗版数百万字,目前他已经向苹果公司维权。
法律与商业的联手,可以终结大规模的赢利性电子书盗版行为。但是,这一进程更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持,比如,如何让盗版电子书在阅读器上无法显示,或者如何让合法电子书免于非法复制传播等等。解决了上述诸多现实问题,还应对大众的消费心理进行引导,那种“免费使用精神产品”的心态尤其要杜绝,对文化市场的伤害,莫此为大。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