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法官“招嫖门”里“死磕意志”的由来

法官“招嫖门”里“死磕意志”的由来

2013-08-05 00:56:1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 毕诗成(西安 媒体人)

据上海市纪委市监察局官方微博4日消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雪明、民一庭副庭长赵明华等4人已停职接受调查。至此,沸沸扬扬的网民爆料上海市高院多名法官“集体嫖妓”事件,有了一个阶段性结果,与此同时,爆料人动机、视频拍摄过程等细节也逐渐浮出水面。细节似乎比结果更有戏剧性。

爆料人为什么有“兴趣”关注陈雪明、赵明华等人的涉嫖行为?据《京华时报》报道,爆料人拍到了陈雪明等人的视频,纯粹是在跟拍赵明华时“一个意外”的副产品。而“针对赵明华”的源起,是对自己涉及的一起民事案件判决有严重质疑,而该案原告及其律师均系赵明华亲属,他认为赵明华可能在案件审理中进行干预。正是在如此“动机”之下,爆料人进行了持续一年的努力,运用了各种方式,掌握了一系列视频,衡山度假村的视频只是其中之一。

不知怎的,看这段报道的时候,我眼前挥之不去的是一个犯“轴”的秋菊同志的形象,认定一个死理儿,为了讨一个说法,那叫一个“执著”呀——用律师界当前流行的说法,这是一种“死磕意志”——用百度的解释,就是“跟某人或某事没完、作对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当一个公民觉得由于一个法官的乱作为,让自己遭受不白损失的时候,他坚信要“报复”,要抓住法官的把柄,要把对方拉下马——“死磕”的意志之花,终于结出了“磕死”的意外之果,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

爆料人说,“如果不是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向各级机关反映未得到有效解决,他不会这样做。”这段话让人印象深刻,思索良多。回望这起“公民一怒为权益,誓将法官拉下马”的发酵历程,我们是不是得感谢那一个原告、律师和法官均是亲戚的“疑似不公正判决”,把一个“成功人士”逼上死磕之路?我们是不是得感谢对于公民反映始终没给予有效解决的“各级机关、有关部门”?没有他们,撩拨不起一个公民的死磕斗志,锻炼不出一个娴熟使用IPAD、智能手机、秘拍器材等设备跟踪、偷拍、制作视频的“专业性人才”,我们也就无缘看到这个足可做电影脚本的神奇剧目。

老话说得好,世间因果皆有关联。赵明华在此处播下一粒种子,最终会在彼处开出一朵视频之花;陈雪明们在度假村里做一些以为隐蔽的坏事,最终会被天下人围观——偶然乎?必然乎?从整治贪腐的角度观之:贪腐不少,只是反腐之中,少了点“死磕”的意志,少了点死缠烂打穷追不舍零容忍的“恨”。一旦顽固地进行制度性“死磕”,精密地编织权力运行的牢笼,随时随处随你什么人都绝不轻易放过,“死磕意志”的价值将大放异彩,一套机制和一群人与贪腐的死磕,绝对强过一人之死磕。也唯有如此,充斥着偶然性的“法官招嫖门”事件,才不至于如此戏剧性地上演——此等传奇只应荧幕中有,不该实际中存,因为这样的死磕动力太不可复制了,一个公民如此神探般修炼与担当也太可遇不可求了,编故事的时候可以“无巧不成书”,放到法治现实里,则“无巧不成输”了吗?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