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万公里之外,新西兰的奶粉打了个“喷嚏”,就在中国引发冲击波:因进口新西兰含肉毒杆菌的原料,多家中国企业均陷入了产品封存、召回的忙碌中。洋奶源依赖症,暴露出我国乳业“先天不足”和盲目扩张的弊病。
“监管部门积极的态度值得肯定,但终端检测、停止进口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冲击波影射出的,是我国奶源供应不足、信心缺失,依赖国际化分工这一客观事实。
数据显示,新西兰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年出口额约为84亿美元,占新西兰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而我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
调查显示,我国乳制品业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在市场急剧扩大、收益十分可观的诱惑下,一些企业盲目扩张,有的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多达十几家、几十家子公司。据新华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