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喻涛(杭州 媒体人)
据美国交通部的保守估计,美国每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80亿美元,为此浪费的时间总计37亿小时。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了世界各大城市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
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中的中国,难以避免,同样遇到了交通拥堵的问题。首都北京被大家调侃为“首堵”,各大城市也都堵得厉害。为了治理堵车,各地采取了各种治理手段,主要有限号、限购政策,以及发展公共交通、整治公车。但是,这些治理手段的效果都不明显。
限购汽车的政策,没有效果,道理十分简单。一个城市交通拥堵,是在现有的汽车保有量下,即便不再允许增加一辆车,也没法降低这个城市的拥堵程度。对汽车限号,会鼓励汽车在不限号的时间多出行,很难说能起到多大的治堵效果。另外,限购政策人为压抑了消费,只是暂时把消费时间节点向后移,被抑制的消费欲望,迟早会以更猛烈的方式得到满足甚至宣泄。限购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限购破坏的正常的汽车市场,对汽车行业,尤其是国产汽车企业造成限制和损害,对宏观经济的增长不利。而常见的限号政策,是对车辆拥有者的财产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没有完整的使用权,就不是完整的财权。
那发展公共交通能治堵吗?以北京为例,北京的公共交通在全世界都算发达的,但是依然堵得不行。北京坐地铁全程两元,公交车打四折很多路线只要四毛,这样的优惠是建立在每年数百亿的财政补贴之上的。算上财政补贴,公共交通的成本并不会低。美国的洛杉矶,一直不停在修路,但是依然是美国有名的“堵”城。很多人说,城市交通拥堵是公车出行带来的,实际上呢,全市只有4辆公车的韩国首都首尔,也还是堵车。
上述政策治堵效果不佳,根本的原因在于,忽视了拥堵的道路并不是公共品,要知道,高峰的时候,道路资源是十分稀缺的。所以,治理交通拥堵,可以采用给拥堵定价的措施,也就是常说的收取拥堵费。从技术上看,完全可以做到分时段分路段,依据拥堵的程度不同而收费。车辆通行时,可使用ETC收费,无需停车交费,车辆通行信息可以被电子元件记录,司机可按月、按季、按年度等多种方式交费。
这样依据高峰路段的收费措施,就能引导那些事儿不是很急的人在低峰的时候出行,企事业单位也可以调整工作时间,以便员工错峰出行。收取拥堵费,依照的是用者自付的原则,这是最公平的方式。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城市开始用收拥堵费治理堵车,比如新加坡、纽约等,伦敦的收拥堵费治堵就更是个典型了。
2003年2月17日开始,伦敦开始在市中心实行交通拥挤收费制度。收取拥堵费的效果比预期的还好,进入伦敦中心城区的私家车、小型卡车和运货车减少了近27%,私家车从占中心城区几乎二分之一的交通量,下降到了仅占三分之一。而伦敦市中心拥堵率降到了30%,堵车时间下降40%左右,车行速度提高了30%。2007年2月,基于上述良好的治堵效果,伦敦决定将征收道路拥堵费的范围扩大到伦敦西部的肯辛顿、切尔西等富人区。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