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中心商城汉派女装店集体转型
老话说“货到汉口活”,近百年商贾云集、市场繁荣铸就了汉正街金字招牌,它孕育了无数白手起家的商业传奇,走出了一批叫响全国的品牌;至今汉正街仍是武汉经济增长活跃地带,年交易额达数百亿元。
然而近年来,这块金字招牌正在慢慢褪色:交通拥堵,环境嘈杂,假冒伪劣掺杂,辐射能力日渐减弱,接连三场大火带来的损失更是令人痛心。
百年汉正街如何复兴往日荣耀?汉正街人并未止步于前,而是凭着代代传承的韧性和拼搏劲儿,正在探索一条转型升级的光复之路。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汉正街正在发生的转型故事。
8月18日,汉正街商家心目中大吉大利的日子,在服装商城聚集的多福路上,一年一度的盛况如期上演。在新开张的中心商城四楼,宋国华几乎不认识自己的女装店了:60多平米的店面,进门两侧的墙面全部用来展示新款衣样;内部空间则布置得很闲适,一个柜台,一张沙发,没有多余的陈设。“感觉不再像个店铺,像写字楼。”事实上,宋国华并非特立独行,店面告别堆满货物的仓库,换成清爽宜人的展示间,是四楼所有商户的集体转身。
改形象引来20%新客户
上午时分,宋国华的店里,店员把今年秋季的新款女装拆封、一件件挂上展示墙,几名客户正喝茶聊天。放在以往,这悠闲的情景可是难得一见。
2008年宋国华刚进驻中心商城时,在二楼租了一个16平米的小店,挂满成衣后,店里“只能转个身”。那时候,中心商城四楼1万多平米的面积被商户们租用作仓库,宋国华也租了一个30平米的仓库。“30%的交易是现场提货,必须要有一个放货的地方,四楼租金便宜,为了节约成本只能楼上楼下地跑。”
2011年8月起,汉正街实行交通管制,厂家只能抢在早上7点前或晚上9点后送货过来。由于路程遥远,车辆在路上一耽搁,常常耽误了发货时间,为此宋国华也听到过不少客户的抱怨。
今年4月,中心商城决定将四楼开辟出来做汉派女装形象店,宋国华被劝说搬到楼上。起初他心里是没底的,“这么多年的交易习惯,又是改地方、又不给现货,客户会不会接受?”同时,他得另外在三环附近租一个仓库,物流费用也增加了10%还多。
“但试营业一个星期以来,业绩让我很惊喜。”宋国华说,这段时间,店里经常可以看到新面孔,“新客户增加了20%,往年的开业季可达不到这么多。”他认为,这是四楼商户形象整体提升给客户带来了好感。
“老客户的反响也不错,他们来了不但可以看样品,还能坐下来喝个茶,心情好多了,不知不觉成交量也上来了。” 宋国华算了一笔账,尽管物流费用增加了,但店铺搬到四楼,不但租金减少三分之二,销量也提升不少,增加的成本早已抵消。他现在反倒对下半年的业绩颇有信心了。
转型利好汉派服装升级避免版型相互抄袭
摆脱传统服装批发模式,转型做服装会客厅。交易方式的改变,就是为了让货物不进汉正街,直接通过从厂家发往客户手中。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交通堵塞的弊病,据入驻汉正街中心商城四楼的商户唐东方称,交易方式转型后,将更利于汉派服装的版型设计,同时也将避免服装版型相互抄袭的陋习。
唐东方是湖北仙桃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在老家镇上开服装店。“那时,我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到汉正街打一次货。”唐东方说,2003年,他来到汉正街自己开服装厂做服装批发生意,“我最开始在中心商城一楼,后来慢慢升级,搬到了四楼”。
“转型后的一个重要利好在于,可避免服装版型相互抄袭的陋习。”唐东方说,以前,汉派服装仿版情况较为严重,商户之间看到彼此的货后,很容易相互抄袭,这样一来不仅导致恶性竞争,且服装没有特色。”唐东方说,中心商城四楼的商户均属于自产自销的汉派服装品牌,现在每家门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师,现在大家都更倾向于自创版型。
“汉派服装现在的特点是有效地结合了南北服装的优势,受到不少客户的青睐。”唐东方介绍,现在全国各地的客户都爱到武汉进货。“我们的客户中,还有不少来自国外,如越南、韩国、非洲国家等。”
终极目标是打造电子交易平台
“将传统的批发市场转型成展示厅,这是不是中心商城汉派女装转型的终极目标?”答案是否定的。嘉恒银公司董事长沈义熊表示,中心商城未来将继续转型升级。“从传统交易模式到做展示厅只是转型的初级阶段,下阶段将打造中心商城电子商务批发平台。”
沈义熊介绍,此次中心商城的转型对入驻商户的要求较为严格。“主要标准有三条,在中心商城其他楼层没有店铺;必须有自己的加工厂,且工人数不能低于百人;在市场的口碑较好。”
沈义熊称,之所以设置高门槛,是因为他认为做先锋的必须是实力强的商户,才会一鼓作气。“中心商城四楼是汉派女装中做展示厅的首家。我们在4月有了做展示厅的意向后,仅花了4个月的时间进行沟通、调查和装修,现在顺利开业。”沈义熊称,做市场速度很关键。“用汉正街一位前辈的话讲,在汉正街做生意往往是后发制人。就是你发现哪个市场做得好后,迅速地改良完善然后做大做强。”
沈义熊表示,做展示厅只是汉派服装转型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走得稳,下一步将打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让商户在同一平台进行线上批发。
■ 求变之路
转型之前走了弯路 损失不少
“这次转型之前是走了弯路的。”中心商城三、四楼经营方武汉嘉恒银公司总经理匡勇说,去年6月,他们组织商户去广东十三行、新女人街等市场考察学习,看到当地商户普及了线上交易,80后的匡勇一方面很羡慕,同时也充满信心,回来以后就组织50家商户共同出资建立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
没想到这个平台运作不到半年就注销了。“90%的商户对线上交易一窍不通,到了9月份业务一忙,根本就顾不上,我们损失不小。”
匡勇意识到,根深蒂固的交易方式不可能一朝一夕改变,但中心商城必须转型,怎么转?他们决定从整体形象下手,先改变形象,反响好了,再改交易方式。
有了前车之鉴,这一次的转型必须控制成本。中心商城选择原来用作仓库的四楼,并实行了租金优惠,记者从一家商户了解到,四楼每平米租金大约只有二楼的1/10,一百平米左右的店面装修费用不超过5万。“我们还在尝试阶段,前景怎么样还不知道,负担轻了,转型起来会更容易。”匡勇说。
本版稿件 见习记者 刘兆阳 记者 蔡方良
昨日,汉正街中心商场4楼开张,市民正在商场内挑选女装。
本报记者 徐楚云 实习生 李竞 贾成学 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