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微语录

微语录

2013-08-20 02:05:2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苏童:

作家可以伴随自己的文字躲在幕后,非常老派非常古典,我觉得是非常浪漫的。那时的读者读诗,并不知道作者长什么样,无法获取作家真实的信息,那时有很多忠实的粉丝,书信是惟一了解作家的渠道。那样的时代,又简单又美好。#苏童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文学环境十分怀念,但也坦言不可能拒绝现在的时代,并不断学习如何面对,他认为面对媒体,被媒体消费,是生存技能的问题,跟写作无关,但是你必须面对#

@孟繁华:

我们一直强调写现实中国,强调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这种意识形态和美学的要求并不构成直接关系。但是这个传统被很多作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不认同感没有成为自觉意识。作家应该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带着鸽哨飞行,他的鸽哨就是语言、构思和人物。作家不应该匍匐在地上,现在匍匐在地上的太多,这种写作成为我们的主流写作。都市空间是最有想象力的空间,而我们现在的城市文学完全可以质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在谈到当代城市文学的写作时说,主要问题是没有人物、没有青春#

@阎连科:

说自己是个乡下人会被别人质疑是在作秀,但是回到城市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的生活。#作家阎连科透露自己会偷偷去看烂电影,会悄悄看葛亮、蒋方舟、韩寒等年轻作家的作品,他渴望了解现在的年轻人。他承认自己对现在的乡村和都市都有很大困惑,甚至觉得自己在这种困惑的环境下“不伦不类”#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