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保留一点非工具主义的情怀

保留一点非工具主义的情怀

2013-08-20 02:05:2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王聃

作为一个在长沙岳麓山下生活多年的前学生,我当然知道这座大学城里游荡着不少并不年轻的文学追随者,旁人或称其为“校漂族”,或半带调侃地赞美其为“诗人”,但我没有想到还有唐国明式的蜗居与笔耕。2002年从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为圆自己的文学梦,唐国明11年来一直蜗居在岳麓山下的居民小院落里,靠着零星的稿费和同学接济生活。今年6月,他撰写的《新编续八十回后红楼梦》终于发表,全文共20回13万余字。(8月19日《长沙晚报》)

报道中称“之所以没有想到”,因为我们的确很难想象,在这个快速流动与日新月异的年代,竟然还有人坚持用11年去做一件事,并且他所做的还是被围观者“低看”的文学创作。说到文学的被“低看”,有一个例子被经常拿来佐证,诗人海子生前曾去一个酒馆,他对老板说:“你请我喝酒,我给你朗诵我写的诗歌。”老板这样回应:“我可以请你喝酒,但请你不要朗诵你的诗歌。”在这个严肃文学被边缘化甚至备受忽略的时代,一个在文学世界里不谙世事地活了11年的青年,这是一次奇妙的邂逅。

纵是奇妙,但仍会引发舆论波澜,我甚至推测得出这则新闻跟帖中的种种评论。批评“读书无用论”者会有之,指责唐国明无家庭与社会责任感者会有之,对此种价值追求充满怀疑者同样会有之。去论证种种说法的正确与否,其实并不难,但所谓正确的结论就真能站得住脚吗?一个具体事实是,这则新闻事件中的主人公是唐国明,他个人的感受与承担才最值得我们注意与尊重。按照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职业是社会的劳动分工,理想的状态是在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职业,创造出社会价值后再到市场上进行交换。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唐国明对自己的选择并无怨悔,他也在积极地用自己的文学成果创造社会价值。

用社会比较的观点来分析,唐国明目前还不能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或者也可以说,他的所作所为经不起太多“工具”意义上的丈量——的确,我们已经习惯把太多的东西看作工具与台阶,不菲的教育投资如是,一个人最年富力强的青壮年时期亦如是,但过度的工具主义衡量,永远会有着“只赚不赔”的心理诉求,也会造成另一种视角下对他人评价有失公允。事实上,我们早已经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公共空间里,对于少数人非同寻常的行为,更需要的是宽容,而不是首先权衡得失。

最后还应该感谢一些人,他们是一直支持唐国明的同学与编辑。我希望唐国明在文学上能有更大发展,当然,他如果在报道之后出去找一份工作,我也不觉得意外。无论如何,生活粗糙而现实,我们要做的,只是留存一点非工具主义的情怀。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