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 张枫逸(河南 职员)
贵州省民政厅8月15日下午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12年度贵州省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使用情况》的公告,这则全文171个字的公告公示了贵州省2012年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8052万元的去向。(8月22日《中国青年报》)
8000余万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只用了171字来说明,如此“惜字如金”令人咂舌。公示“精练”的同时,信息量也大打折扣。在所有使用项目中,除公布公益金使用金额外,项目的受益群体和使用去向均不够清晰。这些钱最终花到哪里,项目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这些公众最关心的问题都没有答案。
目前多数地区都公布了2012年度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情况,但存在公示内容单一、简略的现象。比如,海南实际安排使用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7664.41万元,公告仅299字,多处去向不清晰;湖南省财政集中使用的彩票公益金额度为9248万元,财政厅公告也不到300个字。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彩票公益金使用的透明化进程。不过,由于公示的内容和格式缺乏统一要求,对公示不到位的情况又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各地、各部门对彩票公益金公示的时间不一、公示内容的详略不一,存在各自为政甚至应付了事的现象。一些地方迟迟不予公示,公示时也是寥寥数笔。
公示不是目的,透明才是关键。公布公益金使用报告不一定会赢得公信力,但公布报告是建立公信力的第一步。我们并不要求一份公示连篇累牍、洋洋洒洒,但囿于篇幅的限制,短短一两百字的公告,哪怕再字斟句酌,也无法达到充分的公开透明、答疑解惑。《公益时报》2012年度彩票行业调查报告显示,89.22%的受访者都认为目前的披露标准与自己心中的理想标准相差甚远。
当下,亟待细化相关规定,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对不按规定公示、公示不到位的地方和部门予以惩戒。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