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独立思考依赖于理性社会环境

独立思考依赖于理性社会环境

2013-08-26 01:59:0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志灵

近日,一项在全国范围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数千名未成年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如今,七成青少年依赖手机阅读,“几乎都不看书了”;排在青少年书籍阅读目的前列的是“打发时间”、“好玩”。报告称,浅阅读、泛阅读、碎片化的阅读改变了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喜看、喜听,不问为什么、不独立思考的习惯。(8月25日《北京晨报》)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少年不问为什么、不独立思考的习惯,兹事体大,让人堪忧。但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先厘清一个前提——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与青少年依赖手机阅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随着技术进步,原本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越来越成为一种附加值逐步增加的移动便携设备,承载了包括阅读在内的诸多功能。因此如果绝大多数青少年不依赖手机阅读,反倒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手机是获取知识的手段之一,从这个角度看,依赖手机阅读和独立思考缺失之间并无排斥关系。

更进一步讲,依赖手机阅读应当更有利于促进独立思考。与很多年长者聊天时,他们经常感慨,现在看资料、做研究多方便啊,打开电脑,登陆网络,各种资料应有尽有,哪像过去,核对个资料还要翻箱倒柜,颇费周折。这样的感慨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技术进步有助于学习与思考,而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这样看来,将青少年独立思考的缺失归咎于科技手段的创新,不仅有失公允,而且会遮蔽真正的问题根源。事实上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大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和转型的时代,不可避免会出现急功近利、流于表面的现象。而独立思考是一项费神费力又很难立竿见影的行为,如果成年人都做不到独立思考,反倒一味苛求青少年为什么不去独立思考,岂不是非常讽刺?

从更深层的逻辑上来说,与鼓励独立思考相辅相成的应是尊重常识、逻辑和理性,对各种思考结果都能宽容的社会环境。独立思考的最大价值就是明事析理,实事求是。如果青少年生活在大多数人都不讲道理的环境中,那么独立思考反而会引发尴尬,也很难有用武之地。

遗憾的是,现今社会中恰恰就有很多不讲道理的人,他们喜欢讲强弱,讲“我爸是XX”,讲“你XX了也没用”。加之某些政府部门在遇事时并没有每一次都很好地主持公道,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讲道理没用,进而放弃了独立思考。

将所谓依赖手机阅读归结为造成青少年不独立思考的原因,是一种偷懒。在苛责青少年不独立思考的时候,请成年人们先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不要用“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的唉声叹气磨损了青少年的锋芒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作为终将成长为成年人的青年们,请不要在一两次碰壁后,就自我放弃了独立思考的精神。理越辨越明,社会的理也是如此。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