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国的考古学家需要用外语讲述自己

中国的考古学家需要用外语讲述自己

2013-08-27 01:40:4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孙丽萍

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考古·上海论坛”26日在上海落幕。会上,76岁高龄的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勋爵谈到关于中国考古发现的传播问题——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这位国际考古学泰斗坦率指出,尽管中国拥有五六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但中国重大的考古学发现很少以除中文之外的其他语言对全球发布,因而难以引发足够的关注。语言障碍和缺乏沟通,造成了中国考古文化向世界传播的最大障碍。除了考古专业人员的传播不利外,出版人和媒体记者也有相应的责任。

谈起中国,人们往往会想起在安阳殷墟的伟大发现和甲骨文震惊了世界,还有秦始皇陵墓里的兵马俑。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考古发现奠定了世界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和了解。在当今世界考古学界,英国、法国、德国甚至日本都占据前沿位置,主导着世界各地重大的田野考古项目和考古研究发现,而中国近年来在考古领域所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就,仍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考古学者与国际学界缺乏沟通与交流。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学期刊杂志上,很少看到中国学者用外文发表的文章,而外语能力其实本来就是考古专家必备的基本能力。

伦福儒勋爵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第一次到中国时,根本无法想象能在中国参加考古活动。但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在文化上也日益开放进取。每个人都对中国充满好奇和探寻的欲望。但我们必须了解更多,才能深入参与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国际传播之中去。伦福儒勋爵说:考古不仅与历史有关,它也与一国文化“软实力”相关。

在世界几大古老文明中,唯有中国拥有未被中断的历史。而且,中国人使用的文字——汉字,也是人类唯一使用至今的活文字。从精美的陶瓷、神奇的书法到丰富的饮食,中国文化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内涵,而这些都有待考古学家去重新发现、展示和阐释。伦福儒勋爵说自己有个小小的梦想:未来,在英国家中能看到更多用外语出版的中国文化著作,或是能经常在知名考古期刊杂志上看到中国考古动态。

而这个梦想正说明了现实的不足:中国的文化、历史和考古成就在世界范围内既没有被很好地理解,也没有被很好地出版和讲述。中国必须用外语讲述自己,在其他领域和考古学领域都是如此。中国的考古学家、出版人和新闻媒体对此负有重大职责。新华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