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教育券能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券能促进教育公平

2013-08-28 01:54:2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信力建(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教育券”的主要目的是,让家长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学校,促进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20世纪90年代,为缓解公立学校管理不善、教育质量低下、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打破垄断,刺激学校积极改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等,美国有些地区实行了学券制,即政府按照所投入的生均教育经费发给每个孩子等额的学券,他们可以持学券择校就读,学校则通过向政府兑现学券来获得相应经费资助。美国学界对此有过争论:支持者认为,这让人们有了选择学校的权利;反对者认为学券制是用公共经费资助私立学校,损害了公共利益,贫困的家庭仍然无法凭借这种有限的资助来送子女进真正优秀的私立学校。反对者中,多是公立学校和教师工会,因为这种改革直接威胁着他们的既得利益。

美国教育经济学家本森曾指出,判断一个国家教育财政体系主要有三个标准:提供的教育服务是否充足、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有效率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公平。就教育服务的充足性而言,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的目标已经实现,这个比例还会加大。就效率和公平而言,教育券一旦推行,将能够较好地实现。

那么,“教育券”可以怎样推行?目前,教育支出一般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教育券计划”可以考虑按“分税制”的比例各自分担。甚至可以不印制学券,而参考法国的方式,直接发放现金,只要提交了入学证明,就能获得“新学年补贴”约300欧元。发放的方式,可以由居委会按照当地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适龄儿童人数发放。为了防止横生枝节,发放经手的部门越少越好,更不能通过学校发放。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直接通过银行打入家长账户,杜绝层层腐败的可能性。

总之,无论选择发放现金还是发放教育券的方式,都将确保学生拥有教育的选择权,还可以对民办学校提供政府财政资助,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样的“国民待遇”,打破公办学校的资源垄断。

据《中国青年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