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正在车间内进行产品整理、分装、包装等作业。本报记者 徐楚云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我国88种航天食品,其中23种由武汉一企业生产
下月起,航天部将为全国5家航天食品特供企业、88种航天专用食品授牌,我省有一家企业入围,其供应份额占其中26%以上,占比最高。
航天食品与普通食品有什么不同?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普通人能否尝鲜?记者昨日探访湖北首家航天食品特供企业——武汉世林福幸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世林福幸公司”)时了解到,该公司加工生产的23种食品被指定为航天专用食品,其中不乏卤藕片、水晶莲子等具有湖北特色的产品。未来,该公司将借助航天食品的生产标准,开发多种休闲食品摆上普通市民餐桌。
生产要求严格 检测环节达上百次
“神十上天后,王亚平在太空闻的粽叶,吃的水晶莲子都是我们的产品。”世林福幸董事长张世敢介绍。
这些食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昨日,记者对该公司进行了探访。跨过世林福幸工厂门口半米高的挡鼠板,一股浓郁的排骨藕汤香扑鼻而来。生产车间里已没有了航天食品的踪影,但该公司用生产航天食品的设备,继续加工莲藕等食品。
“航天食品要求很严,从莲藕的生长土壤标准,到原料供应,再到加工生产,仅检测环节就达上百次。”张世敢介绍,为了能达到检测标准,公司花了300万元从日本引进专业的红外线杀菌仪。
省农科院水产品加工专家关健博士介绍,航天食品之一的泡藕带,在初期采摘上,要尽量用大湖里生长的藕带,要保证藕带粗细相当,口感脆嫩,全程冷链运输,到加工厂后,要降温、清洗去除原始菌群,再调味泡制,护色灭菌,包装、再灭菌。
食品专家牵线 结上“航天缘”
如何得到航天部门的认可,生产航天食品?据了解,2009年,张世敢创立世林福幸公司,聘请了已经退休的原武汉市食品研究所副所长曹崇运到公司做技术指导。
在神十上空前夕,航天部有关负责人找到曹崇运,希望他能作为航天食品专家到北京指导,恰好此时航天部正为航天食品不够丰富而头疼。
正是由于曹崇运的牵线,世林福幸的产品才有机会被航天部的人尝到。张世敢将莲子和卤藕样品、检测报告一并送入北京。3个月后,北京传来消息,产品检测合格,航天员试吃感觉良好。
今年3月,世林福幸正式接到航天食品订单,共23个品类,价值约30万元,航天部曾先后派7位专家到厂里做先期考察。
直到神十上天,张世敢才松了口气,他感慨,“这是一场高风险的投入,一旦失败,对于企业是灭顶之灾。如果成功,后续的企业发展之路也会比较顺畅。”本报记者 郑玮 常燕
■释疑
航天食品能否上餐桌?
“名气已经打出去了。”张世敢欲借航天“东风”,打一手好牌。
作为航天员的特供食品,航天食品能否走上普通市民餐桌?张世敢表示,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暂时没有开发的打算,“一小袋30g的水晶莲子,卖价可能高达50元,一般市民接受不了”。
但张世敢计划借助航天食品的标准,为企业后续开发休闲食品做准备。目前,在该厂航天食品生产线上,海白菜、素牛排等一批小包装食品已生产出来。
此外,世林福幸已打造出莲藕全产业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可达到1.1亿元。
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军区系营养学专家李晓莉建议,该企业可以重点开发户外休闲食品,与一些军事院校合作,供应军事学校的野战食品,让航天这一品牌效应真正发挥作用。
“现在的军事学校每年都会有一次竞标机会,民营企业也可参与,如果他们能加入,为我们的学员提供丰富多样食品,我们很欢迎。”李晓莉说。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