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银行股票不值钱不等于银行牌照不值钱

银行股票不值钱不等于银行牌照不值钱

2013-09-01 01:26:4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胡锋(高级经济师)

眼下银行股人见人弃,估值不断创下历史新低,市盈率四五倍、股价跌破净资产的银行股遍地都是。但是产业资本却千方百计地想获得银行牌照,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对银行业虎视眈眈。市场对于有可能获得银行牌照传言的上市公司极为吹捧,苏宁云商、凯乐科技股价短期因此暴涨。

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包括许多资深投资者:既然银行牌照这么值钱,为什么市场对于现有的银行不屑一顾而对于新银行却热情万分呢?都说人喜新厌旧,难道资本也喜新厌旧?不少投资者据此认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其中一种必然是错的。要么当前银行股被低估了,要么新银行的热捧是盲目的。

但是,银行股票不值钱不等于银行牌照不值钱。

当前银行板块是所有板块中估值最低的,比国外银行的估值低50%,行业整体市净率也低于1。同样是银行,为什么内外差别如此之大?我们知道,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是经济的中枢神经,银行的业绩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经济欣欣向荣时,银行业绩喜人;经济低迷时乃至陷于危机时,银行是最危险的行业,不少银行会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关门倒闭。显然,市场给予中国银行业整体的低估值是预期中国未来经济将遭遇比较大的困难。一旦经济陷于困境,生产萎缩,大量企业倒闭,银行此前借出去的贷款很多将变成呆坏账,收不回来。银行的盈利会锐减,一旦发生挤兑,甚至会破产。因此,当前中国的银行看起来估值低,但是考虑到未来盈利的恶化,估值实际上并不低。当然了,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一路向好,那么当前的银行就确实被低估了。

也就是说,银行的估值低并不是因为银行这个牌照本身不值钱,而是市场担忧它的资产质量。银行牌照本身还是很值钱的。银行牌照的价值主要体现为银行是唯一可以合法吸收存款的企业。最近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央行一位高层领导公开表示:“发展互联网金融,两个底线不能碰,不能击穿: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资。”为什么不能碰?因为过界了就是银行。银行是资金的中介,左手存右手贷。在中国,个人或企业违规吸收公众存款是很重的罪名。唯一可以合法吸收存款,这一点确保了银行用以放贷的资金成本是最低的。其他机构要做贷款业务,其资金来源首先得和银行竞争,必须提供高过银行存款的利率才能吸引资金,这意味着其他金融机构在资金成本上处于劣势。实际上,很多金融机构譬如小额贷款公司、投行、券商的资金就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批发。商业银行把廉价吸收过来的存款转手加价批发给这些金融机构,就可以赚钱。

新设的银行未来享有银行牌照赋予它的一切利益,却没有老银行的资产负担,一切是从零开始。因为它之前没有一分钱贷款,所以没有市场担心的资产质量恶化问题,而且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开银行要远比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开银行好。为什么?因为银行的坏账往往来源于经济繁荣的时候盲目放贷,经济低迷的时候银行的贷款都会趋于谨慎,贷款的条件也变得苛刻,经济低迷时企业很难从银行贷款,就证明这点,而这个时候的资产质量反而是好的。因此,从经济相对差的时候起步的银行,将拥有一个更为健康的资产负债表。这也许是市场对于苏宁云商、凯乐科技此时创建民营银行格外期待的另一个理由吧。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