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戳一戳葡萄籽的神话

戳一戳葡萄籽的神话

2013-09-01 01:26:4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 云无心

在各种保健品中,葡萄籽提取物极具号召力。广告中的功能从降血脂、降胆固醇、抗癌到美容、抗衰老等等,几乎是各种时髦的功能都贴在它身上。广告做得再热闹,也代替不了科学事实。葡萄籽提取物的那些“功能”,靠谱程度有多高呢?

葡萄籽提取物的出现是葡萄酒行业废物利用的结果。葡萄酒行业希望从废弃物葡萄籽中淘弄点钱出来,于是对它进行研究,发现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类黄酮、亚油酸以及一类叫做“低聚原花青素复合物(简称OPCs)”的成分。除了亚油酸资质平平之外,其他这些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现在一般认为,“氧化应激”与衰老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虽然转了几个弯,但“抗氧化”似乎能与衰老和疾病搭上关系。于是乎,各种“抗氧化剂”保健品应运而生。

直接吃葡萄籽难以下咽,且“活性成分”很难吸收。于是,把活性成分提取出来,做成保健品,“葡萄籽提取物胶囊”就此诞生。实验发现,葡萄籽提取物中的抗氧化成分,的确可以被人体吸收。

“能够被吸收”,可以让更多的人掏钱了。法国人喜欢美食,吃的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不少,得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却比其他国家要低——这个现象被称为“法国悖论”。对这个悖论的一种解释是法国人喝葡萄酒很多,其中含有的类黄酮成分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从而保护心血管。不过,把“法国悖论”归结于葡萄酒本身就不靠谱,因为和葡萄酒一样含有类黄酮就说它能够“保护心脏”,就更不靠谱了。

当然,除了类黄酮,葡萄籽提取物中有其他抗氧化剂。有过一些很初步的动物实验,仅仅只能是“没有否定这种可能”,完全不能作为证据。

抗癌自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在一些体外细胞实验中,葡萄籽提取物或者其中的OPCs对某些种类的癌细胞展示了更好的抑制作用。但“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跟“吃了能抗癌”之间,还有着遥远的距离。一方面,它只是对某些特定的癌细胞有效。另一方面,体外细胞实验只能作为一种筛选工具,“有效”只是说明它没有被淘汰。各个制药公司和癌症研究机构,每年都会发现大量“体外细胞实验有效”的物质。越往后研究,被淘汰出局的就越来越多,最后能够通过临床试验证明“确实有效”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保健品喜欢宣称的一类功能是“辅助治疗”。2006年,英国学者发表了一项葡萄籽提取物辅助癌症病人的二期临床研究。66位早年进行过乳腺癌放疗、有中等或者明显乳房硬结的志愿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4人服用葡萄籽OPCs,每天三次,每次100毫克。另一组22人服用安慰剂。12个月之后复查,检测乳房硬结和乳房外观,并由志愿者自己描述乳房硬度和疼痛感。结果是:两组没有差别。

除此之外,各种美容、护肤、抗衰老之类的功能,都是“美好的愿望”,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持。葡萄籽提取物成分比较复杂,也没有经过系统充分的安全性研究。从谨慎稳妥的角度出发,孕妇、产妇和孩子,还是不要服用的好。

来源:果壳网(Guokr.com)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