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徐大发(中学教师)
从《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宗旨可以看出,小学阶段不留书面作业主要为了真正实现有效减负。整个小学的六年学习阶段都没有了书面作业,学生自然轻松快乐,老师也会随之乐得个清闲,因为学生不用写作业,老师就不用费神费力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了,真乃皆大欢喜。然而喜过之后恐怕是忧,更有可能是“乐极生悲”。
小学的整个阶段分为低年级(1、2年级)、中年级(3、4年级)和高年级(5、6年级),各个年级段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和标准。拿语文来说,低年级侧重识字学习,中年级侧重段的学习,高年级才是段篇章的综合性训练学习。如果整个阶段没有了书面作业,那么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就无从反馈,也无法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
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规定,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如果没有书面作业的配合训练,恐怕这些标准要求都很难实现。
此外,更有汉语拼音、汉字的正确书写以及良好书写姿势及卷面整洁等方面的习惯养成,也需要靠书面作业帮助纠正,没有了作业的反馈批改,恐怕“潦草”的习惯会伴随一生。“从娃娃抓起”很重要,这种看似自然发展的学习过程,也会有“旁叶斜枝”的生成,曲苗再直就很难了。
还有数学的数字及逻辑方面的演练,英语的语句语法训练,语文的作文表达等等都需要书面作业去体现。脱离了书面作业的书写,光只有口语作业或参观劳动的作业,也是不全面的,或者说书面作业是无可代替的。而且这种看似创新的体验式作业,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而架空。
“减负十条”规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从这些“配套考评机制”来看,整个小学阶段确实很好过。但是小升初以后呢?有没有与之紧密衔接的新的“减负十条”?到了高中阶段有没有呢?如果到了中学时学习任务突然增负,学生恐怕会更加难以承受学习压力,也没有足够牢固的基础和良好的习惯去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减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精华作业,而不应采取全部不留作业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从长远来看,这种举措不是真正的减负,反而有诸多不科学之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