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司马童
8月31日下午,5岁的“裸跑弟”多多成功驾驶“蜜蜂-3”飞机飞越北京野生动物园,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还在飞行途中遇到了大气流。多多的父亲称,“飞天”属于“胆商”训练,希望能激起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精神,这也是课常和书本中学不来的实践课。(9月2日《现代快报》)
南京的这位“鹰爸”果然了得,非但自创了号称“体商、德商、情商、智商、财商、逆商和胆商”七商并举的“鹰式教育法”,更让自己年幼的儿子2012年大年初一在美国纽约雪地裸跑;同年7月金牛湖孤身“玩”帆船;8月,青岛入海参加国际OP级帆船赛;9月底,15个小时攀上日本富士山……如今,更是胆气冲天,创下吉尼斯最小飞行员纪录。可看罢报道,我的感受却是:这与其说是“鹰爸教育”,更不如称是“耀父炒作”。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浪。”从这个意义上说,“鹰爸教育”的敢放敢野,倒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仅仅从其驾机“飞天”以训练“胆商”的作派来看,只能让人想到了“过犹不及”一词。且不说放任一个5岁孩子驾机升空(尽管有教练随同指导),是否有违相关法规,你说此乃训练“胆商”,我看更像是在玩弄夸富竞奢的“刺激游戏”。
“鹰爸教育”的一系列训练内容,有许多是明显超越了同龄孩子的承受能力。虽说这样的“骄人”记录,很让那位“鹰爸”长脸,可也经不住旁观者的质疑:如此惊呆小伙伴们的“鹰”式训练,到底是孩子真心喜欢和自主意愿,还是纯属“鹰爸”的强迫之命?事实上,就媒体报道来看,只有“鹰爸”一人在自说自话、夸夸其谈,根本听不到来自“鹰孩”的任何表白。
透过“鹰爸教育”,读者不难得出两点:一是“鹰爸”颇具财力,二是“鹰爸”挺懂炒作。换言之,“子贵父荣”不是适合他的炫耀路径,于是,另辟蹊径地让孩子接受一番“鹰式磨炼”,才是最能达到快速出名的有效策略。从这方面看,“裸跑弟”也好,“鹰式教育”也罢,的确也成了吸引媒体报道和受众关注的绝佳“诱饵”。
“鹰爸教育”显然难以复制,所谓的“七商并举”,也不过是利于炒作宣扬的概念游戏。作为社会公众,当然不能武断作论,随意批判别人探索“鹰式教育法”的积极性,但有一点当能明确提出,不要将年幼儿童的“无知无畏”,当作其“一飞冲天”的“耀父手段”。循着这层思考,让5岁孩童驾机“飞天”,就很值得有关部门作出“合不合法”的追查和回应。
“鹰爸教育”更像“耀父炒作”,我一个人说了肯定不算。由此马上跃出一念:有关媒体何妨作番调查,瞧瞧公众的意见究竟如何。有了这种“民意”作参考,将来再遇此类“教育”,也便明白该作怎样的“新闻处理”了。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