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你为什么会给老师送礼

你为什么会给老师送礼

2013-09-10 06:36:1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西越

教师节到了,本来这是个全社会向教师表达敬意与感激的日子,可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在热烈讨论着一件事:送礼。家长们讨论的不是送不送,而是送什么好。大部分老师们在收礼与不收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大家都有太多的无奈。

假如你是学生家长,认真想想,你为什么会给老师送礼?就会明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情问题,而是一种权力赎买。

给老师送礼,固然为了尊师,为了表达感谢之情。可是扪心自问,很多时候,不就是为了孩子不吃亏,才会如此“人情世故”,讨好老师吗?讨好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老师对孩子的“合法伤害”。

自从学者吴思先生发明了“合法伤害权”这个词后,有些职业手里掌握着或多或少的“合法伤害权”。医生、老师、消防队员等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拥有一定的合法伤害权,普通公民也可以因法律的规定而享有合法伤害权,典型的如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但医生、消防队员、教师或公民在行使的合法伤害权,一般均表现为权利的形式,因为其往往被赋予相应的义务,如医生有救死扶伤的义务,消防员有抢险救灾的义务,老师有教书育人的义务。

老师对学生可以优待之,也可以惩罚之,可以给好脸色,也可以不给好脸色,反正学生在老师的“教育”范围之内,老师就可以有相对的自由裁量权来“管理”学生。前者是合法恩惠,后者是合法伤害。可是对于学生来说,优待与惩罚的区别就大了,表扬与批评的区别也不会太小,尤其是它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老师的合法伤害权本身其实并不大,但造成的后果可以很严重。这也许正是家长不得不小心谨慎的原因。

对于被伤害的孩子及家长来说,是自身福利的大大折损,对于被优待的孩子及家长来说,本就算不是多大的福利,至少不是一种损失。而且,家长很难抓得住把柄说老师违规违法伤害了学生,甚至连违背师德恐怕也难以找到证据。家长为了孩子不吃亏——免于被伤害,而给老师送礼,既有普通的人情关系,更暗含着赎买老师合法伤害的权力,礼物就是赎金。赎金的多少视伤害程度而定,伤害大赎金就多,伤害小赎金就少。

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合法伤害毕竟不会大到要孩子的命的程度,所以,家长给老师送礼不会一掷千金,但是又不敢不送。因为,就像有些官员往往是“谁送了钱我记不住,谁没送钱我记得住”,老师也可能心里想:谁送了礼我记不住,谁没送礼我记得住。一个在老师合法伤害权能直接伤害得到自己的孩子的家长看来,最怕被老师记住没给他送礼。为了免于因此被合法伤害,也要在特别的时节里,拎着大包小包往老师家里送,如若彼此并非感情多么深厚,表面上讲是“人情来往”,表达感恩,不如说是拿钱来消“权力之灾”。

这样说显得很残酷,但现实就是如此。将给老师送礼仅仅限定在人情关系上,而不是变成利害关系,才是纯洁师生关系的根本,而这需要在制度上缩小老师合法伤害的空间,另外,也真的得靠高尚的师德。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