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输液死亡人数”不能靠估算

“输液死亡人数”不能靠估算

2013-09-10 06:36:1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 吴帅(广东 医生)

“能吃药最好不打针,能打针最好不挂水。”已经从医学院毕业5年的魏丽还记着在课堂上老师曾经传授的这句俗语。事实上这个道理各大医学院的课堂中,老师都会向在座学生传达,但是现实的治疗环境中输液的使用却和医学院中老师所教授的理念大相径庭。调查显示,中国人年输液超百亿瓶,每年10万人因输液丧命。(9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作为一名医生,在“每年因输液死亡人数”这个问题上,我曾看到多个不同版本的答案。有报道说是30万,有专家提供的数字是20万,现在的新数字是——10万。在这些数字前面,有相同的前缀“估计”。新闻里,现在用的是“保守估计”。

但是,因为它是个别人估算出来的结果,而不是通过严谨扎实的调研采访,从可靠途径得到的数据,所以对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存疑。在临床上,输液致死主要是因为过敏性休克。在临床病例中,输液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概率很低,因输液死亡的人更少。可以拿前不久湖北省报告的数据作为参考:今年前7月,死亡11例,其中10例是因注射药物导致过敏性休克。如果把这个数据看成参照样本,那么,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区域波动在数百范围内,是比较合理。

卫计委官方人士曾公开提供过这样的数字,2009年报告的因为药物不良事件导致的,或者跟用药有关的死亡病例是500例,2010年是600例,两年加起来是1100例。这是截至目前比较可靠的参考数据。

时下滥用输液的现象比较泛滥,所以能理解这种“保守估计”的善意:打算通过触目惊心的数字,来说服人们远离过度治疗和输液滥用,促进健康。但前提是,这种论据必须是扎实的,能经得起考据和追问。否则不但产生不了说服力,反而会伤害到观点和结论。

“每年10万人输液丧命”的确能够制造恐惧和不安,但通过这种手段来说服人们放弃滥用输液,未必妥当和可靠。过度放大危害,会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产生夸大和失真的认识,也有可能会令的确需要输液的人,因此受到误导,做出错误的决定,贻误治疗。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