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迟到罚款5万”是种情绪化问责

“迟到罚款5万”是种情绪化问责

2013-09-11 01:34:0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 毛建国(江苏 媒体人)

9月9日,河南汤阴县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43个先进集体和418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喜获100万元重奖。同时因开会迟到,3名乡镇长被拒会场门外,对每个乡镇处罚5万元,作为全县的教育扶贫济困基金,用于贫困教师救助。(9月10日《大河报》)

可以看出,这么做是为了严肃作风、端正会风。正如汤阴县委书记唐献泰表示,不管干什么事,自己先做到才能命令下属,才能干好工作。无论什么理由,迟到都不该,都要有说法。如此顶真碰硬,相信当地官员下一次开会时,心里会拧紧一根弦,不敢再迟到、不到了。

作风当然要抓,会风不管不行。只是,抓作风、正会风,也必须师出有名。可查询《公务员法》以及各项管理规定、处分条例,有哪一条规定说,会议迟到就要罚款5万?又有哪一条说,镇长出错了,要镇政府出钱?权力必须按章办事,不守规矩就没有现代政府。现代财政也是一种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其应有之意,如果官员出错、百姓买单,则有悖于此。

转变作风久久为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针对三名开会迟到的乡镇长,唐献泰当即作出决定,对每个乡镇处罚5万元,并把这15万元划拨到县教育局的账户上,作为教育扶贫济困基金。尽管钱或许会用到正当地方,但这里没有看到法治,只看到了人治。这是一种情绪化问责,体现的是长官意志。

对于长官意志,人们很多时候有一种矛盾心理。长官意志之下,有时会起到正面效果,推动问题的迅速改观。但既然是长官意志,也就存在着不可确定因素。而且长官意志下,大家看的是长官脸色,并不是敬畏制度;大家或许表面上称赞长官英明,但一转身,可能就会腹诽长官也不按章办事。因此,情绪化问责、长官意志并不符合作风建设的要求,对于作风制度化建设也有着很大的副作用。

“迟到罚款5万”体现了极大的随意。其实对于迟到官员,按照制度对号问责,真正重视,长期坚持,同样能够实现会风、作风的真正改变;何至于上演这么一出“迟到罚款5万”的戏?

“迟到罚款5万”本是为了转变作风,可其本身恰恰不是一种好作风。从这里也不难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

很多时候,不仅是作风有问题,抓作风的方式也有问题。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