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向世界释放中国可持续增长的政策信息,同时也透露中国调查失业率为5%。这是中国政府首度公开调查失业率。长期以来,中国官方公布失业率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准,而国际上通用的是调查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在一个实际城市化率不超过40%的经济体中,城镇失业人口而且是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口无法全面准确反映就业市场情况。美国等发达国家将非农失业率作为重要指标,是因为农业人口已经微不足道。国际通行的调查失业率是指调查失业人数与调查从业人数和调查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调查失业率针对的是一个劳动力市场,能够比较真切地反映出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状况。中国国家统计局采用调查失业率的方法进行统计,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则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前者一直未对外公布。
自凯恩斯主义兴起,解决就业问题就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因此失业率成为最至关重要的统计数据。在发达经济体中,失业率高低也是官员政绩的重要表现。失业率也是美国决定是否退出量化宽松的重要指标。
在对失业率进行不断研究与调查的过程中,出现了“奥肯定律”:即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反之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当然这种比率关系是基于美国经济统计而得出来的“惯例”,可能不适用于其他国家,但是只有当统计数据更真实地反映经济运行状态的时候,才会出现符合本国国情的“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印证了失业率在宏观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服务于潜在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增长率,构建一个更具有流动性的劳动力市场,减少就业摩擦力,实现更多的就业。为了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状况,失业率需要成为公开的数据,市场主体依据失业率才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宏观经济状况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度,即便在金融危机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没有超过5%,GDP增长率从两位数到一位数,再到跌破8%,中国官方登记失业率也基本没有波动。
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风向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城镇登记失业率还带有比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只有自愿登记的失业者才能在失业率中反映出来,中国有两亿多农民工在城市中,这支劳动力大军的就业情况无法“登记”。除此之外,农村还有大量的隐性失业的情况。中国经济情况复杂多元,劳动力市场也是分好几个阶层,失业率的统计需要更加符合国情,不能仅仅局限于城镇和登记。
此前有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失业率超过8%,虽然引起一些争议,但是这至少激起人们对真实数据的兴趣。不同的统计结果、方法和路径可以进行比较和竞争,才能得出接近真实世界的失业率。处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中国经济需要更加全面与真实的失业率统计数据,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舵前进方向。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后)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