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见习编译刘腾
“科技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即将在美国敲定。
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249亿美元私有化要约收购戴尔”的股东大会,将于当地时间12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戴尔总部召开,该要约的最大反对者——戴尔公司第二大股东卡尔·伊坎,已于9日宣布“放弃争夺公司控股权”,这意味着迈克尔在会上赢得董事会支持并实现私有化收购,似乎已胜券在握。
迈克尔·戴尔声称“私有化”是为了让公司获得转型复苏所需的“时间、投资和耐心”,但他不惜倾覆个人资产,背负巨额债务私有化自己当初一手创立的公司,究竟意欲何为?而私有化后的戴尔,又将走向何方?
私有化
戴尔想窃取公司?
由于戴尔公司的业绩尤其是个人电脑业务出现了下滑,2007年2月,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决定复出拯救公司,并开始了公司的转型之路。但在转型过程中,迈克尔的决策受到了华尔街投资者的质疑或干预。于是,在去年8月,迈克尔初次向戴尔董事会表达了“私有化收购”意向。
知情人士称,除了迈克尔对这笔交易承诺的约45亿美元资金,私募基金银湖资本将增添约10亿美元股票,微软将提供20亿美元次级债券,另有4家银行正在安排150亿美元新债。尽管如此,这其中仍有逾20亿的资金空缺。金融时报认为,迈克尔及其合作投资者是在借钱下注,赌该公司业绩能出现转机。
迈克尔已经为公司最大股东,为何不惜倾覆个人资产,背负巨额债款私有收购自己当初一手创立的公司?
6月25日,迈克尔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致投资者报告,表示即使私有化失败,他也“将继续为公司倾尽全力”。据了解戴尔想法的消息人士透露,股东们应当理解为,迈克尔希望继续执掌公司。
不过,迈克尔仍旧遭到了许多质疑。据路透社报道称,部分基金经理对迈克尔以低于每股14美元的价格使公司退市的计划“义愤填膺”,指责他实际上是在试图窃取公司。有股东说,“我们认为收购价格需达20美元,如果是15美元,这就相当于内部人士借助当前市场条件将公司偷走。”
博弈战
戴尔夺回控股权?
在迈克尔宣布私有化收购之后,诸多反对他的“战书”也纷至沓来。
黑石集团于今年3月5日向戴尔公司提交了每股14.25美元的竞购方案,之后由于戴尔业绩不理想而退出。被外界形容为“激进的维权投资人”的卡尔·伊坎也迅速购入了10亿美元戴尔公司的股票。
英国广播公司文章称,伊坎联合戴尔的股东东南资产管理公司曾提出“资本杠杆重组”,以替代私有化,提议每股以12美元现金或附加股份形式进行部分收购。虽然这一价格比迈克尔提出的要低,但广大股东将得以保留其在公司的股份。
6月19日,为了找到“更大的宣讲和影响平台”以反对私有化,东南资产管理公司将手中持有的一半戴尔股票卖给了伊坎。
因站到伊坎阵营中的股东越来越多,7月18日戴尔特别委员会决定将股东大会推迟以争取更多支持票数。伊坎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调侃:戴尔董事会随意延期投票时间、更改投票规则“与极权独裁有什么区别?”
面对伊坎来势汹汹的挑衅,迈克尔同意将戴尔私有化报价从每股13.65美元提高至13.75美元,并支付每股13美分特别股息。作为回报,私有化交易的投票规则被修改,更有利于迈克尔赢得股东大会的票选支持。
在这场持续了十数月的拉锯战当中,自己宣布“放弃争夺公司控股权”的伊坎已经是输的一方,迈克尔将完全掌控此次交易的主导权。
转型路
戴尔将如何面对?
私有化后戴尔将如何发展?戴尔现有股东当然希望在交出他们的股票之前,摸清戴尔未来的道路。
财报显示,戴尔今年第二季度营收为145.1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44.83亿美元相比基本持平;净利润为2.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32亿美元下滑72%。
过去的几年中,迈克尔已投入127亿美元来应对个人电脑市场的下滑,进而转向更加复杂的服务器、数据存储和计算机网络等。迈克尔表示,“对于公司的未来,我认为前景很好。”
那么私有化是不是戴尔破局的重要一步?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私有化将可以使戴尔避免股市的压力,但如何跟上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将是戴尔将来要面对的本质问题。
美国《财富》杂志认为,伊坎放弃争夺控制权虽是出于无奈,但最终的私有化将有助于戴尔的改革。迈克尔完成戴尔的私有化收购后,将努力把自己创办的这家公司,从PC制造商转移至平板电脑和云计算领域,将核心业务个人电脑与服务器转型为更稳定且具增长力的企业数据中心业务。
从乐观的角度看,迈克尔本人也许能完成预期中不受资本市场监控的转型,并可能在若干年后把公司再度上市,二次IPO,证明戴尔是一个伟大公司,而不是一个行将没落的PC王朝。而私有化,将会是所有这一切的一个开始。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