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遗弃精神残障人士挑战文明底线

遗弃精神残障人士挑战文明底线

2013-09-15 02:41:0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 本报评论员于立生

9月10日,广东珠海市白云康复医院有七个精神疾患的病人,被两个护士从珠海市行经150公里带到了东莞市的南城车站,结果说“找不着了”。后来车站保安在车站里发现他们,经与车站管理人员和车站警务室民警联系,25个小时之后,警察在各方的帮助之下找到了这家医院。

光天化日之下,把7个精神疾患病人给搞“丢”了,白云康复医院副院长于忠敏否认是遗弃,称没必要,但是却有着一系列的悬疑待解。为何两名护士同时离开,而无人看护这些病人?这些精神疾患病人就坐在候车大厅内靠门第一排的显眼位置,有何难以找到的?这两名护士果如所谓把大活人搞“丢”了的话,为何并不报警,就径自回了珠海?再有,白云康复医院收治的这7名精神疾患病人,何以就都送到了150公里开外的东莞市南城车站,尤其其中有的人的亲生父母就在珠海?他们的最终目的地又是哪里呢?

于忠敏副院长否认遗弃,并不能够令人信服,其一在于,该院已是牵涉到责任追究的利害攸关方,立场并不客观、独立、公允;其二还在于,该院相对于这些被搞“丢”的精神疾患病人,分明处于绝对强势,所以,理应采取“举证责任倒置”,进行自证清白,由该院拿出实据证明并非遗弃,否则,空口白话并不能把自身责任撇清。

其实,依据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精神卫生法》第43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及时组织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患者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通知患者及其监护人。”也就是说,出院的前提,是进行医学评估通过及通知到患者本人和监护人。但是这些,白云康复医院都没有做,就让两名护士把七个人领到了东莞市。

如于忠敏副院长所说:“就是我们找到家属,有的家属也拒绝我们给送回去”,即便确有这种情况存在,也该在患者通过检查评估后,通过街道办联系上居委会,做通患者的监护人工作,将患者领回去,而不是既不对患者检查评估,也不联系患者监护人,就把患者送往别的城市。

2010年,珠海市在广东省率先实行政府出资为重度残疾人购买托养服务的政策,白云康复医院作为该市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也因此成为该市精神残障人士的托养医院。即使目前医院持续性满负荷、超负荷运转,也绝不成其为可以将患者随意搞“丢”的理由。对于确实无家可归的精神疾患患者,当地政府有必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设立中途宿舍或中途康复站这样的机构,让通过检查评估的患者可以从医院到康复站逐渐过渡,再顺利回归社会。

政府出资为重度残疾人购买托养服务本是一项好政策,“救死扶伤”更是医院应该秉持的宗旨,但竟然出现把无家可归的精神疾患患者送往别的城市搞“丢”,任其流落街头、自生自灭这样的事情,一则,不利于这些患者的康复,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并给其本人及家属造成精神伤害;二则,也可能会给别的城市埋下安全隐患。这样的挑战社会文明底线的行为,应予坚决杜绝。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