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从月饼市场管窥中国经济

从月饼市场管窥中国经济

2013-09-16 02:22:5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据说,今年月饼市场遭遇十年最冷寒冬。之前,餐饮、白酒业也相继更早地进入冬天了。至于原因,那就是中央严厉反腐之后,吃喝送礼的人显著减少。这是表面的,继续深究下去,中国经济当中一些重要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我们常说中国消费不足,中央刺激消费的政策也一直提了十多年,但是效果却并不好。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消费者手中没有钱。有人说,不对啊,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上半年,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若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人均存款是77623元,已是全球人均存款最多的国家。但是且慢,在这100.91万亿存款中,个人存款只占到45.3万亿,只占全部存款的44.9%,不到一半。也就是说,有钱的是单位而不是个人。

由于中央的反腐是针对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私有企业和个人口袋里的钱反腐是管不了的,其消费不会受反腐多大的影响,如果钱大部分在私有企业,那么反腐对餐饮、白酒、月饼等消费的影响就不可能那么大。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推进了30多年,但是国有经济仍占到近一半的经济比重。但是,国有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仅占到约20%。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是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富人的消费比例是远远低于穷人的。这意味着一个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国家,其消费比例必然是低下的,也就是消费不足。

富人的消费比例低不是说富人比穷人节俭,而是说相对于富人的大量收入和财富,即使很奢侈性的消费,其比例也是很低的。所以我们看到,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花钱大手大脚,大吃大喝之风盛行,绝对数额也颇为惊人,但是相对于其所占据的大量财富,消费比例仍然是偏低的。

财富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储蓄也是投资)。消费比例偏低必然意味着投资比例偏高,这是大量财富向政府和国有经济转移的必然后果。但是这种投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以盈利为导向的。我们知道投资如果是由私人进行,决定是否投资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能否赚钱,谁都不想把自己的钱打水漂。然而如果投资是由政府主导的,盈利就不是唯一的标准了。政府在投资决策上,更多的考虑可能是就业、平等、经济增长等,目标是多元的。一个项目如果难以盈利,私人投资必然不会涉足,然而当政府认为该项目能促进就业或其他宏观目标时,投资很可能会发生。也就是说,与私人的谨慎相比,政府的投资更容易轻率地做出。与政府投资类似,国有企业也容易出现投资冲动。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容易受政策影响,很多投资甚至是政府直接要求其做出的。国有企业盈利上的“软约束”本身也容易导致许多投资在盈利上计较不多。国有企业的资金充裕且成本低廉,这一方面是由于信贷对国有企业的倾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不用分红,为避免利润留存过多被上缴(这个时候资金成本甚至为负),为投资而投资的可能性就大增。

由此可见,中国当前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如消费不振、贫富差距过大、投资效率低下等都是源于当前的经济体制。中国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此次一反腐,餐饮、白酒、月饼市场相继倒下,说明国有经济的力量仍然过于强大。

■胡锋(高级经济师)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