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学生打砸学校再证“封闭式管理”没出路

学生打砸学校再证“封闭式管理”没出路

2013-09-19 02:51:3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 王学进 (浙江 教师)

9月14日,河南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因不满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上千名学生从东大门开始,依次将食堂、超市、教室、西门、寝室设施砸毁,并围殴了学校一名主任,场面极其混乱。直至学校做出让步事件才平息。(9月18日《新京报》)

所谓封闭式管理,是指学校通过严格的管理,不允许学生随便进出校门,一天到晚都得待在学校里,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只允许在某一特定的短时间内(例如星期六)出校活动。该模式又被称为“军事化管理”,在中小学全日寄宿制学校里(尤其在农村)很流行。

不容否认,实行封闭式管理有许多优势,如便于学校管理,有利于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利于保证充裕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另外还有利于学校创收。但其弊端也很多:

一是限制受教育者的人身自由,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封闭式管理割裂了学校和家庭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禁锢在校园这方小小的“孤岛”上,远离尘嚣,远离大自然,结果只会将他们培养成“空心人”,“玻璃人”,没血没肉没个性,表面看非常纯净,实质极其脆弱。他们一旦走上社会,接触到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原先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就会像纸糊的房子那样轰然倒塌。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本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教育理应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承担,这才是完整的教育。

二是涉嫌违法。学校凭什么不准学生十天半月出校门,一定要将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限制在校园内,这是否涉嫌违反“人身自由权”?再说,学生是消费者,拥有自由消费的权利,学校为什么只准学生在校内超市、商店购物,这是否涉嫌价格垄断,侵害了学生的“消费权”?还有,封闭式管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权利,涉嫌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

三是加重学生经济负担。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必须要解决学生的吃喝拉撒睡问题,因而学校不仅要扩大食堂规模,将食堂承包出去,而且还要在校园内开出超市、小卖部,解决学生的日常消费,校方则向食堂、超市、小卖部坐收承包费(有极个别领导往往不通过招投标,而是直接安排亲戚承包食堂或超市,暗中渔利)。有些学校为创收,在实施招投标过程中,只追求高标的,让竞标高的商家中标,却不顾及中标后的商家如何抬高物价、菜价克扣学生。此番发生在柘城二中的打砸事件就是由此引起。

事实上,在社会日益开放、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关起门来办教育是办不好的。尽管封闭式办学有这样那样的便利,总归是弊大于利。“封闭式管理”没有出路,是到考虑改革甚至放弃的时候了。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