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实习生 韩碧瑾 记者 常燕)眼下正值“金九银十”的婚庆高峰期,中秋小长假你又被几个“红色炸弹”炸中了?昨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红包已普遍“加码”至200元以上,包多少主要根据关系深浅决定。
中秋节三天包掉小半个月工资
家住武昌丁字桥的李女士今年刚大学毕业在武汉某小学任教,从8月下旬以来,她接连收到同事和同学的结婚请柬,“数数已经7份了,还有几个电话通知将在10月份举办婚礼。中秋节三天每天都有婚礼要参加,像赶场一样。” 李女士无奈道,“中秋节包了三个红包,每个都包了300元,一下就包掉了小半个月的工资。”
李女士目前月收入2000多元,刚参加工作的她也没有积蓄,虽然住在家中无需负担房租,但除去日常衣食住行等开销,往往到月底就捉襟见肘。而这个月开始,为了能包够红包,她已经想方设法节省开支,但还是几乎用去一个月工资。
“100元红包”的时代已远去
究竟红包该包多少钱?就此问题,昨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其结果显示“100元红包”时代已经远去。
30位市民中,有24位表示考虑到要长期相处,即便交情不深,为了不让红包成为往后相处的障碍,也会随大流包200元。另有6位市民选择三五百元甚至以上,他们表示人情交往不能用钱衡量,不会选择最低标准,能多则多,不能让人感觉小气,失了面子。
“好几家婚礼举办地都不在武汉,我都是银行汇款的,太远了,路上的时间和成本也消耗不起,没必要非得去。”采访中,家住南湖的罗女士向记者吐槽道,“前几年包100元红包就差不多了,可现在物价飞涨,红包也‘加码’,几乎没人包100元,自己也拿不出手。”罗女士表示,有很多关系不错的同学和同事要包300—500元,甚至更多。
家住武昌水果湖的肖先生也表示,“单位同事结婚都得上礼,每次至少200元,这种人情往来,不能因为钱的问题伤了感情,丢了面子。”
武汉的婚庆市场经过6年的快速增长期后,从今年开始已经慢慢趋于相对稳健式发展。这也意味着整个武汉婚庆新的市场格局越来越成型,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价格越来越透明。
——湖北省婚庆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胡奕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