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国产奶粉崛起不能靠行政推介

国产奶粉崛起不能靠行政推介

2013-09-22 01:14:2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奶粉“国家队”对抗“洋奶粉”,即通过行政支持提高国产奶粉市场优势,这样的消息近来备受关注,日前,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高伏否认了奶粉“国家队”的说法,但他同时又表示,近期确实有一些高端乳粉品牌被扶持并集中推介,不过这一工作主要由乳制品工业协会主导。

奶粉“国家队”的说法被官方否认,高伏表态接下来的产品推介工作将由行业协会主导,“是乳制品工业协会,而不是政府部门,市场行为的事,政府部门是不能来做的。”可见官方对奶粉“国家队”有所忌惮,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即便是由官方组织推介,显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自由竞争的规则。一种产品获得行政方的肯定,无疑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就如过去的“免检产品”,市场容易受到标签的误导。

那么,乳制品工业协会主导的推介是否就是纯粹的市场行为?考虑到当前行业协会与官方暧昧,彼此之间经常隐藏着利益关联,虽然不存在行政方面的上下级关系,但行业协会在组织运作过程中,从来不回避对体制庇护的渴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推介将由行业协会主导,但吊诡的是,这样一个消息首先却是通过官方传达,由此不难看出,即便将其视为市场化的行为,官方还是有意无意地想要拉一把,这是否有利于扩大行业协会推介的权威性和市场影响力,读者可就此一辩。

抽象看待奶粉“国家队”现象,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要保护本国奶粉企业。有着“民族工业”情结的人,难免对国产奶粉前景忧心忡忡,从官方角度看,可能也有意无意助推“国家队”模式。今年“两会”期间,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就表示“有些人是盲目崇拜国外的奶粉,其实国外奶粉也不是没有问题,并且是屡出问题”。与之类似,对国产奶粉怒其不争的言论并不少见。

近年来,改善国产奶粉品牌形象的努力持续不断,类似“国产品牌美誉度突出”的行业报告一经披露即受到争议,整体看,国产奶粉的品牌形象尚待提升,显然,改善这种局面不能靠行政支持,甚至有必要提醒,在口碑不佳的状况下,行政支持可能会更受到市场的排斥。

据《南方都市报》社论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