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武汉最老果批市场“阵痛”依旧

武汉最老果批市场“阵痛”依旧

2013-09-28 02:05:09 来源:长江商报

前日,落雁路新沙湖果批市场,一位市民在挑选水果。本报记者 徐楚云 实习生 李竞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沙湖果批搬至三环,环境变好了,但生意差了;经营方多项优惠措施培育市场

前日,新沙湖果批市场正式开业。

作为武汉市最老的批发市场之一,沙湖水果批发市场曾承载着武汉市大部分水果的批发和集散。迁址到东湖风景区后,新沙湖果批的生意怎么样?

“新沙湖果批告别了过去脏乱差的环境,并进行了整体规划。环境肯定是变好了,但新的问题也不少。”商户认为,目前新沙湖果批还处在一个市场培育期,盈利能力肯定不能跟老沙湖果批相比。

“出车率不到一半,挣的也没以前多”

简易棚户式房屋内堆着水果箱,屋外停放着散乱的三轮车或大货车……这或许是大部分人对于老沙湖水果批发市场的印象,特别是一到下雨天,污水横流,虫蝇乱飞。

“新沙湖果批告别了过去脏乱差的环境,环境肯定是变好了,但新的问题也不少。”从老沙湖果批一起搬过来的负责水果托运的黄师傅说,目前新沙湖果批还处在一个市场培育期,盈利能力肯定不能跟老沙湖果批相比。“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每天至少跑五六趟,每天能挣三五百块钱,现在出车率不到一半,挣的也没以前多。”黄师傅说。

雨田果业的陈建华干这一行已经很多年,他也是从老沙湖果批搬迁过来的。他认同黄师傅的说法并补充道,白沙洲光霞果批对顾客的分流也是原因之一。“老沙湖果批在武昌一家独大,那时早晨来送水果的大货车多达七八十辆,最多的时候有100多辆。”

困境:商户铺货少 或致进货摊贩更少

“现在情况反过来了。”陈师傅说,“人流量不足,商户们不能大量入货,不然卖不出去烂在手上就容易亏本。而来进货的水果摊贩发现货源不丰富,也会改选其他渠道,这样很可能造成恶性循环。现在,早上送货的货车还不及过去的一半,来进货的也是零散的小摊贩。”

佳乐果行的张建则表示,新沙湖果批知名度太小,知道的人太少了。以前他主要是做批发,兼带零售,搬到新址后试营业期间却是以对私人零售为主。

前半年免租金 多项优惠培育市场

针对商户们的担忧,沙湖果批总经理杨先生表示,“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他介绍,在开业期间,从产地直接运货过来,不同车型车次的补贴从400元到3000元不等;所有商户前半年租金全免。

杨说,新市场位于东湖风景区,临近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交界地段,潜在顾客很多,“等4号线开通,过来会更方便。”

■本报见习记者 郑星

■观察

新老市场交替“阵痛”商户谋变以电商开路

大型农副产品市场向外搬迁是城市发展的趋势,这是城市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而新市场在交通等方面可能处于劣势。目前,到新沙湖果批仅有515路、643路两路公交。这些因素导致市场迁址后会面临这种尴尬的境遇:品牌市场要重新经历一个市场培育期。面对新的环境,开发商如何留住商户,商户如何吸引新顾客,如何利用好老品牌,这其中离不开新模式的探索,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植。

“已经考虑到这个市场培育期,所以我们将电商与传统销售结合起来。”水果批发商户鑫东商贸工作人员黄毅将公司淘宝网店打开,记者看到,每个品种的水果都有产品介绍,其中越南火龙果卖得最好,30天出售了661件。

“目前电商销售这块占我们公司营业额的比例不高,只有两成左右。”虽然还处于试水阶段,不过黄毅很看好这种模式。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