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孙兴杰(经济学博士后)
讨论货币霸权的一个前提是要知道何为货币。直白地说,货币就是钱,就是购买力,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一种工具。当人们开始普遍使用淘宝、手机钱包这样的工具的时候,货币哪儿去了?它成了传播在空气和光缆中的数字。长期在美联储供职的经济学家斯蒂芬·艾西罗德说,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金融技术飞速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公众对货币及货币性资产认识的巨大变化,货币定义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
当货币脱离了其物质形态之后,就露出了真正的面目:货币是一种债务关系,也是交易双方彼此互信的承诺。当年欧洲的冒险家汲汲以求的无外乎黄金、白银这种等同于货币的材料。1971年尼克松总统切断了黄金与美元之间的联系,货币去黄金化成为事实。现在普遍流通的是纸币,人民币、美元都是货币,而其形式从黄金变成了纸片,从黄金到纸币这一变化让钱的本质露出了一扇窗户,人们可以从中窥探其中的秘密。
纸币和黄金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纸币的流通性是有限制的纸币,其实就是一张随时兑现的支付承诺,见到纸币的人都欠持有者一份“债”。
人类学家大卫·格雷认为,债务才是货币产生的根源,为了让债务更加清晰透明,所以出现了货币,货币也就是债务关系的化身。拜金意味着人们喜欢做债权人,而败金则是努力成为债务人,拜金的人得到的是一堆即将支付的承诺,而败金的人则将各种承诺兑现了,甚至提前把未到期的债权也抵押了,也就是信贷消费。
进入电子货币时代,“货币是债”这种说法就更真切了,你的手机会告诉你,今天你发工资了,X银行账户收到4000元,明天手机短信又告诉你X银行账户中被扣掉了2000元,因为你提前住进了新房;后天短信又来了,又扣掉了1000元,因为你提前开车了,这3000元是你的房贷和车贷更重要的是,这3000元根本没有经过你的手,这个时候,你不过是个债务系统的枢纽而已:一方面你作为老板的债权人,老板用了你的劳动力要给你开工资;另一方面,你又是债务人,因为地产商和汽车经销商卖给你房子和汽车了,你得还债。如果不能平衡债权和债务,你就要破产成“奴”了。罗马帝国时期,很多人还不了债就成了“奴”,被强制性到债主家里继续还债。如果那时候有破产保护就好了,可以暂时切断债务的网,也不至于有那么多人用自由去还债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在于它以物为中介的依附取代了人身依附关系。那个物就是货币。当债务关系稳固地表现成货币关系,人身强制就没有必要或者成本太高了,因此,将债务表现为一种货币关系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成为打破人身依附关系的利器。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