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安徽位子居第一,富士康拉动河南位次上升
出口退税是企业出口货物享受到国家最直接货币支持,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
日前,记者从湖北省国税局获悉,今年前8个月,全省国税机关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59.26亿元,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三。以奇瑞汽车出口带动的安徽省,以92.76亿元的退税额度,稳居中部六省第一;受郑州富士康出口拉动,河南省以69.74亿元退税额度,跃居中部第二。
■记者 孔慧慧 陈志鹏 通讯员 朱彦 戚玉龙
我省出口退税力度在加大
出口退税额度变化,是地方经济外贸经济的一张“晴雨表”。
“尽管我省退税额度同比下滑14.11%,但剔除出口总额中不退税出口额、加工贸易等因素,我省办理出口退税的进度和可退税货物劳务出口基本匹配。”湖北省国税局出口退税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我省出口退税额比去年降低一个位次,但出口退税的力度却在加大,我省出口额在六省中目前排第四,但退税额度却排第三,这种支持地方实体经济的力度是实实在在的。
去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综合因素的影响,我省出口形势严峻。今年,为推动出口恢复增长,政府出台多项措施。今年1月至8月,全省外贸出口1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8月出口25.9亿美元,同比增长59.4%。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我省平均每出口1美元,可获退税0.41元人民币,每美元平均退税额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二,有力助推了我省外贸出口恢复较快增长。
据悉,省国税局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国税机关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服务外贸发展大局,并严格执行退税新政,服务新型外贸出口方式。
船舶拖累湖北外贸
2012年之前湖北外贸一直在中部六省独占鳌头,其中船舶是第一大支柱产业。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介绍,2008年-2011年是湖北造船产业的鼎盛时期,除了长航、青山船厂、宜昌船厂等“元老”外,百步亭等企业甚至“跨界”进入造船业。与此同时,黄冈、宜昌等地市也纷纷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兴办造船企业,一度呈现井喷式发展,湖北船舶工业在国际上影响力逐年增强,带动湖北外贸出口提速。即使在出口形势总体低迷的2009年,湖北省船舶出口额22.32亿美元,同比增幅也高达两位数。
而2012年开始,造船业坐了一回过山车。叶青介绍,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船舶市场持续萧条,导致湖北船舶这一传统支柱产业出口额急剧萎缩。不过,除了外部因素,湖北造船业自身也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中绝大多数船厂仍以生产低附加值的散货船为主,不能达到国际市场的需求。
商务部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人士介绍,2012年,湖北船舶出口16.4亿美元,比2011年净减少5.9亿美元。而今年来湖北近八成船厂处在零订单状态,全省120余家船企中,只有20多家能维持正常运营,仅占两成。
受此影响,湖北外贸出口也大幅缩水,2012年开始甚至拱手将“老大哥”地位让给河南,沦为第四,至今仍未翻身。据武汉海关统计,今年1-8月,我省纺织服装、农产品等保持增长,而船舶出口仍在大幅下滑,前8月共计出口5.9亿美元,降幅达52.7%。
警惕河南式富士康一家独大
湖北外贸在中部六省中位次下滑的同时,河南、安徽等地外贸却增长惊人。尤其是河南省,从2012年开始一直居中部第一。
“河南的高增长主要是富士康贡献的。”叶青介绍,富士康河南工厂主要代工生产苹果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近两年苹果产品的全球风靡,使得富士康河南工厂加班加点仍供不应求。来自河南商务厅数据,今年上半年该省仅富士康进出口额达129.9亿美元,占全省同期外贸总额的53.3%,而在全省外贸24.6%的增幅中,富士康的贡献率达95.5%。
相对来说,富士康武汉工厂以生产打印机、显示器等产品为主,“这些都不是紧俏产品,出口很少。”叶青说,产品结构决定了富士康武汉工厂对湖北外贸的贡献。
不过,在叶青看来,并不提倡河南富士康一家独大的模式。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业内用“富士康打一个喷嚏,河南就跟着着凉”,来形象反映河南对富士康的过分依赖。以今年6月份为例,河南省商务厅披露,今年6月该省进出口额环比减少了9.8亿美元,其中富士康同期出口额下降9.6亿美元,“要警惕河南这样对某个企业或者产业的过分依赖。”
高新技术产品或是新发力点
叶青说,除了富士康,双汇收购美国大型屠宰企业史密斯菲尔德成功,也为河南外贸带来新的增长点。
“经济复苏后,造船企业订单肯定还会增长。”叶青认为,湖北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目前可供出口的产品。他说,近两年光谷的激光产业等已发展较为成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也强劲,但还缺乏品牌,“出口的产品必须有国际影响力,光谷还没有类似华为、中兴这类大品牌企业。”
据武汉海关统计,去年湖北出口高新技术产品4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4%;今年1-8月,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增长9.5%。
除了高新技术产品,叶青介绍,去年安徽奇瑞汽车出口达18万辆,是安徽外贸支柱,而湖北汽车出口量较少,随着上海通用、法国雷诺相继入驻武汉,“汽车产业也有带动湖北外贸发展的潜力。”
2008年,青山船厂57000吨散装货轮下水,今非昔比,船舶行业持续萧条。本报记者 原丽阳 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