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名人“被语录”加速社会浮躁

名人“被语录”加速社会浮躁

2013-10-08 02:28:2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近日,白岩松接受某杂志专访,就所谓的 “白岩松语录”进行了一一辨认,鉴定结果是,网上流传的借白岩松之口的言论,有些并非出自他本人。比如对流传颇广的“讲真话需要极大勇气,甚至需要冒坐牢的风险”,白岩松就解释称,“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但肯定没说过以上这番话。”(10月7日《天府早报》)

早在今年年初,“@央视新闻”就替白岩松澄清过,称其未在任何网络平台开微博,网上流传的一些借白岩松之口的言论,其实很多并非出自本人。白岩松坦言,“不仅躺着中枪,行走坐卧都中枪,自己受伤无所谓,别人受骗才可怕。”但似乎收效甚微,引用者、转发者还是趋之若鹜,对于语录是否出自白岩松,他们好像并不那么在乎。

杜撰名人名言,“中枪”的显然也非白岩松一人,王朔以及白岩松的央视同事崔永元、柴静等都是杜撰者钟爱的对象。把视角拓宽,还会发现假托名人之口制造名言警句,非近来才突然出现,比如网上多年前就开始传播的林语堂先生语录,许多也已经被证伪了。

“被语录”变得流行,一方面是因为新型的互联网技术,有利于语录体的生产传播,这其中以微博为代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交网络蔚为大观,分享心灵鸡汤式段子,引来转发与讨论,成为一种新型社交方式,这尤以微信为代表。

“被语录”的名人,就像是商品的标签一样,同一句话署上白岩松的名字,可信度价值度立马飙升。如同售卖一样的矿泉水,灌到不同的瓶子里,就造就了层次不一的各种品牌。被语录的名人所起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就跟矿泉水的瓶子很类似,两者都有长时间的声名累积,在传播过程中自然而言地溢价了。环绕在名人名牌头顶的美丽光晕,转射到了相应的语录与矿泉水上了。

伪造语录速生速传,迎合了浮躁社会的某些渴求:书不必读全部,看名人读后感就可;生活体验无需自身总结,听他人的点悟就行;针砭时弊不必出头露面,假借别人名头就好。速食时代的语录郁郁葱葱,一茬接着一茬不断涌现,看着都长势喜人,实则味道大同小异,吃完之后毫无营养。

箴言式的伪造语录体流行,营造了一种问题无需解决、只要换个角度看即可的海市蜃楼假象,许多人沉醉于转发或评论乐此不疲,以为找到了解决生活烦忧的不二法门,却不想其实是活在自欺欺人的镜花水月里。就有如给浮躁的社会注入了一剂泡沫,原本是想起到镇定安神的效果,却不想反而变得愈发喧嚣不安。

■ 詹万承(湖南 媒体人)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