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专家称,货币政策将趋中性偏紧,暂无加息可能
央行昨日公布了今年三季度宏观数据,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7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 7870亿元,同比多增1644亿元。对此,专家称M2较快增长是基于社会融资规模偏大,调整需要过程,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偏紧的状态,暂无加息可能。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今年政府对全年M2定的目标是13%,目前M2增速与目标差不多,他认为货币政策总体将维持中性状态,“不太松不太紧”。
同时,他指出近期许多银行出现贷款额度用尽,部分银行暂停房贷,资金紧张的情况。而相比前几年30%左右的增速,9月末M2也属于比较中性的状态。
M2的较快增长引发了外界对加剧通胀的担忧,李大霄认为目前通胀略有上行,但仍处于温和状态,全年保证3.5%通胀上限概率仍然较大。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的观点稍有不同,他认为货币政策将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适度偏紧。
他指出目前M2增速14.2%,较政府13%的目标高,主要是基于社会融资规模偏大;9月末新增贷款属于中等偏高,他估计全年新增贷款会在8.5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也将达到18万亿元。
通胀方面,由于当前CPI同比上涨3.1%,预计未来CPI也会在3%左右运行。目前通胀仍有上行压力,加之明年翘尾基数较大,明年经济上升将带动大宗商品新增部门较快增长。他认为,央行仍将控制总量应对通胀。
他强调,目前央行控制货币增速的基调未变,不过社会融资规模过大,调整需要一个过程。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近期没有加息的可能,减息更不可能,货币政策将保持平稳。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基调不变,但最终效果对经济和市场而言偏紧。
M2
指的是广义货币,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观察
前三季度信贷提速 隐现“僵尸企业”身影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2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激增5570亿元。在沉寂了3年后,今年以来我国贷款增速呈现提速迹象。
新增贷款的加速投放,将给经济运行带来怎样的影响,巨量资金流动又呈现怎样的轨迹,种种疑问亟待解答。
数据显示,过去3年来,前三季度新增贷款规模均维持在五六万亿元关口,从未超过7万亿元大关,唯有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随着一揽子政策的出台,当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贷款超过8万亿元,创中国信贷投放历史纪录。
有机构预测,在当前的增长态势下,全年信贷增长也将极有可能创出3年来新高,继2009年9.59万亿元的增量后,全年新增贷款再次突破9万亿元大关。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前信贷投放不可谓不高,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呈现出明显加速的态势。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信贷增长达到9.6万亿元,拉动GDP在第二年单季实现了14%以上的增长。如今几万亿信贷资金砸下去,却没有看到多少水花。”有银行界人士发出这样的疑问。
对于这样的疑惑,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这是由于当前相当一部分信贷资源进入到了无法产生盈利的“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借新还旧,资金仅维持原有债务的存续,而没有投放到生产领域中。
这一问题表现在当前的经济金融领域,呈现出一方面过剩产能难以消化,微观企业活跃度依然不高,与此同时,一些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出现反弹。
僵尸企业
指的是在劳动成本上涨、创新能力不足与税费过高的背景下,许多高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无法获得正常投资回报,必须依靠不断融资来维持生存。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凤凰财经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