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最近看了一个叫《完美盗贼》的电影,刚开始两位大盗在越狱后打劫了一家小镇银行,他们先用一支马克笔顶在大腹便便的保安背上,拿了他的手枪,然后对银行工作人员大喊:“抢劫!政府都给你们的存款提供了保险,你们不会有任何损失,请不要冒险反抗。”在这之后,他们选择提前一天挟持银行经理,第二天直接跟经理去上班就把金库洗劫了,每次抢劫他们都会喊出前边那句话,这让打劫过程变得无比顺利。因为从不伤及无辜,经过媒体几次报道后,被劫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会在他们离开的时候对他们说拜拜。
电影肯定出于虚构,但它提供了一个保险导致道德风险的典型案例。在这里做一个笼统的定义:投保人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之后可能缺乏保护财产的动力,这种由于买了保险进而增加的风险,即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现实中买了高额车险的人不够谨慎驾驶即属此例。
反观价格歧视,它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垄断定价”策略,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定价获得超额利润的行为,这导致价格歧视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观感。事实上,价格歧视在竞争性行业的产品服务定价中运用非常普遍,它只是商家为了收益最大化采用的定价策略。价格歧视有以下两种常见形式:一是对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收取不同价格,比如电影院对学生收取半价,对成年人收全价;另外一种是收取相同价格但提供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例如餐厅赠送蛋糕给当天生日的顾客。
保险业运用价格歧视降低风险的做法由来已久。以前面提到的车险为例,国内相关保险公司会按照每辆车上一年的出险记录对其第二年的车险价格进行差别定价。此外,同样车价为20万元的新车,平安车险官网给出的基本保险方案总价为广州地区5387元,北京地区为4762元(以上报价均含950元交强险,有意思的是,正是立法强制购买的交强险反而采取全国统一的定价策略),这就是保险公司综合分析各地保险欺诈概率、历年理赔情况、市场竞争程度、甚至平均车速等等之后精算出的定价。
价格歧视同样有其成本,只给学生半价的电影院可能被总是半价的电影院打败,给每位顾客都赠送蛋糕的餐厅可能拥有更多顾客。自由市场的消费者总是能与价格形成良性互动,我们不应歧视价格歧视。
回到电影中的例子,不难推断,如果政府对银行存款的保费采取了有效的价格歧视策略(这里忽略讨论该保险是否应由政府提供),比如在犯罪率高的地区提高保险费率、降低理赔比例,根据银行安保严密程度进行歧视定价等等,那么两位盗贼就很难一而再再而三地轻松得手,银行可能会加配安保力量而不是只有一个大腹便便的保安,它们甚至可能会去改善现金管理制度,让盗贼无法只通过控制银行经理就得以轻松洞穿金库。电影的后半段,两位盗贼再次控制了一名女银行经理,当他们一起走进银行的时候,女经理说:“我不会给你们钱的,反正你们有不伤无辜的原则!”——两位盗贼不伤无辜的原则也可看作某种意义的保险,但显然,这次轮到盗贼遭遇道德风险。
■ 钟再思(财经专栏作者)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