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杨春湖”转型钱景几何?

“杨春湖”转型钱景几何?

2013-10-22 00:49:54 来源:长江商报

为游客提供智能搜索、导航等服务的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大厅显示屏。本报记者 孙辰 摄

长江商报消息 为游客提供智能搜索、优惠、旅程规划等全程服务,争抢70%自由行市场

10月19日,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在杨春湖客运站正式挂牌迎客。杨春湖客运站建成运营三年来,日发客量仅2000人次,尚不到设计标准3万人次的一成(本报10月20日报道)。

武汉旅游集散中心进入试运营阶段,游客乘高铁来汉可直接坐上“零换乘”旅游班线,方便自助型游客游览武汉及周边景点。据了解,武汉正由游客输出地转变为目的地,武汉的“大江、大湖”及各处赏花盛地对外地游客都有很大吸引力,但不少人因“不熟悉武汉及周边景点分布”、“不清楚游览路线”等问题而困扰,武汉旅游集散中心的运营这些问题将得到解决。

面对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冲击,转型旅游集散中心的杨春湖客运站前景如何?

背靠高铁武汉站 与高铁旅客就地对接

刚刚实施的新《旅游法》有效地规避了不文明旅游、强制购物、零负团费等问题。受新法规影响,旅游产品价格略涨,自由行产品价格相对其他类型涨幅较小,加之行程内容灵活,自由度高,受到游客欢迎,参团人数大幅增加。据众信旅游相关负责人预测,新《旅游法》可能引发旅游市场产品结构的调整,自由行类产品或将在未来的旅游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旅游业正处于大洗牌时代,所以我们打算在年内加速推动集散中心的运营。”武汉旅游集散中心董事长刘培生表示,十一期间,散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这正好给了集散中心抢占市场的空间。

对于为何选择杨春湖客运站作为集散地,刘培生说,是由于看中高铁时代给武汉带来的机遇。今年,该公司针对高铁时代旅游现状做了一个调查,武广深线去年运送旅客5177万人次,预计今年将突破6000万人次。其中,武汉站的客流2012年比2011年增长17.1%。

调查结果显示,高铁正逐渐超越飞机和普通铁路成为出行首选。去年,武汉接待旅游总人数1.14亿人次,增长20.9%。“旅游人数与高铁客流保持同步上升。”刘培生说,杨春湖客运站背靠高铁武汉站,可实现与高铁旅客就地对接。

旅游市场洗牌 争取70%自由行市场

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总经理廖欣考察了国内多个旅游集散中心。她介绍,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有上海、北京、杭州和青岛,四地旅游集散中心共同点是随到随走,任意组合。经过3年左右的运营才实现盈利,但盈利能力一般。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1998年成立,运营3年后开始盈利,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盈利的还有杭州,不过北京和青岛集散中心经营还不稳定。

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未来前景如何?廖欣认为,以线上销售和线下一站式服务为营销渠道,为游客提供智能搜索、导航、优惠、旅程规划、预订、支付等全程服务。依托高铁武汉站逐年增多的客流,希望在新《旅游法》实施后的市场洗牌中,快速争取70%的自由行散客市场。

■本报记者 许兰超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