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近日,江苏南京市一家书店在店堂内举办“裸体阅读”图片展。图片主角是两名长发裸体女子,她们在书店内“裸体阅读”,手里的书恰到好处地遮住了敏感部位。书店经理称,“实体书店真的很难受到关注,我们这也算是下‘猛料’,发出一声迫不得已的呐喊吧。”(10月22日《华西都市报》)
伴随公众阅读率下降和网购的兴起,不少实体书店都面临着生存困境和发展瓶颈。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该书店剑走偏锋,以“裸体阅读”为噱头炒作,通过眼球效应和话题制造,来提升读者对纸质阅读的关注度。
事实上, “裸体阅读”并非该书店原创。在美国纽约,民间组织每年举办一次“让阅读变得性感”的读书活动,通过“裸体阅读”的方式促进人们对阅读的关注。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裸体阅读”无疑是一次文化震惊,既挑战了传统的伦理道德,也偏离了公众的阅读习惯。
“裸体阅读”的初衷是提高消费者的阅读兴趣,改善实体书店的生存境遇;可是,在实施操作过程中,人们却很少关注纸质阅读的命运,更多注意的是半遮半掩的“裸体美女”。换言之,在“浅阅读”盛行的时代,“裸体阅读”只能刺激人们的肾上腺,却难以触碰到读者的精神世界。
作为社会变迁的产物,纸质图书向电子图书转型是一种必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实体书店失去了存在价值,而是要求实体书店的经营之道必须发生转变——图书价格、交易效率是实体书店的“软肋”,只有在图书质量、文化品味、人性化服务方面下工夫,才能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突围。
一个好的实体书店,往往包含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承载着读者的感情,甚至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和人文底蕴。但在现实的生存压力面前,商家也要讲究成本与收益,下“猛料”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裸体阅读”能够带来短期的关注与收益,这或许是当前实体书店迫切需要的。
概念炒作也好,恶俗式营销也罢,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民众的阅读现状。如果说实体书店经营者依然在陈旧空洞的说辞中打转,依然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依然在我行我素中扬汤止沸,即使“裸体阅读”式概念炒作层出不穷,也同样难以走出“洼地”。毕竟,只有激发和培养大众长期的阅读兴趣,才可能让作为文化与出版业终端的实体书店不再日薄西山。
■杨朝清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