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专家解读“百强企业分析报告”并给出建议
湖北企业百强总营业收入,由去年16983.76亿元增长到18530.25亿元,增幅为9.11%,入围门槛28.30亿元,比上年的22.39亿元实际提高26.40%。
增长固然可喜,但从长远看,存在的不足更值得关注。记者邀请武汉大学经济系副主任吴传清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乔新生对榜单进行解读,并给出了对应建议。
■本报记者 马秀佳 熊丽 见习记者 吴凌
不足:经济结构“畸形”,重化工偏多 无生产性服务企业
建议:引导服务业扎堆发展
百强企业中,制造业56家,建筑业20家,服务业18家,农业6家。“其中能源、资源消耗量较高的重化工企业有37家,生产性服务企业基本没有,一半以上的市州交了白卷。”副省长许克振在发布会上指出,湖北企业结构层次亟待调整,要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比例。
“就目前湖北整体经济水平来看,湖北企业这种重化工,少服务业产业分布,与湖北工业化发展水平是相符合。”吴传清教授说,只有到了工业化后期,才会大量涌现现代化服务行业。像欧美国家,以及北京等地,由于工业化水平高,服务业都占据了经济结构的大部分比重。
吴传清说,政府要有意识地在省会城市以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培育现代服务业市场,可以重点依托物流、电子商务等具有较高质量和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像打造工业园区一样引导服务业扎堆发展,发挥行业积聚效应;扶持一批有名气的服务业品牌,增加行业的影响力。
不足:七成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不达标”
建议:发挥高校知识产权等资源优势
据悉,湖北省委、省政府早已有明确的要求: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不低当年营业收入的5%。事实上,按此要求,湖北100强企业中有近七成的企业“不达标”。
数据显示,2013湖北企业百强中有80家企业填报了研发费用数据,研发投入比重达到3%指标值的企业仅有25家,在未达标的企业中,有37家的研发投入低于1%以下,最低的只有0.24%。
乔新生认为,湖北省的上榜企业主要是传统产业企业,正说明我省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湖北在知识产权贡献率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
不足:国有企业占半壁江山,民营经济体量偏小
建议: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保速度
从所有制性质看,湖北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入围数目仍占重要比重,企业总数依然较多且规模较大。榜单显示,百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3家,比上年减少1家。民营企业有37家上榜,比上年增加1家。
民营经济尽管在百强企业中的占比较小,但其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以及纳税均呈两位数大幅增长,逐渐成为湖北百强企业新的生力军。
乔新生表示,“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具有创新能力,都可以焕发生机。”近些年来,湖北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加了一些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对解决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照学术界的说法,第一产业保持稳定,第二产业保持速度,第三产业保持就业。当前湖北省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乔新生认为,我省应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湖北省的经济发展速度稳踞全国前列。”
【专家观点】
调整“一条腿”走路格局争取“双线发展”
从报告可以看出,湖北百强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高于中部其他5省份,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湖北经济的腾飞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但与中国企业500强,尤其是与东部省份及沿海开放地区100强相比较,不论是经济规模,还是贡献率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湖北中国500强企业经济总量领先中部六省。从营业收入总量看,中部六省入围2013中国企业500强总营业收入分别是,山西14032.60亿元、湖北9239.02亿元、安徽6538.15亿元、河南6475.81亿元、湖南4067.80亿元、江西3373.74亿元。
从规模看,与中国企业500强相比,湖北企业100强规模依然偏小。2013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营业收入为1000.47亿元,而湖北企业100强平均营业收入为185.30亿元,仅相当于中国企业500强的18.52%。
名列2013中国企业500强首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为28306.1亿元,而湖北企业百强第一名东风汽车公司营业收入为3894.2亿元,仅相当于前者的13.77%。
如何缩减差距,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提出要“扬长补短”。秦尊文指出,“扬长”就是发扬湖北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湖南等地相比,湖北的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优势。湖北应继续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进一步拉大与中部其他省份的差距。
“‘避短’就是尽量缩减湖北国营企业与明营企业数量以及实力上的差距。”秦尊文指出,湖北百强企业前10名都没有看见民营企业的身影,而湖南、江西等地的民营企业实力却很雄厚,湖北要尽量调整“一条腿”走路的格局,争取双线发展。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