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人民币汇率尚未实现均衡

人民币汇率尚未实现均衡

2013-10-31 02:08:4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无论在短期内还是中长期内,人民币汇率还没有达到完全层次的均衡。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人民币汇率有上升压力。

从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参考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汇率一直成为学术界和美国政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最近几年,有能力让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美国竞选总统的杀手锏。人民币汇率是否达到均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每一次升值背后虽然夹杂着政治成分,但更多的是经济因素。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层面尤其是实体经济方面来阐述当前人民币汇率是否达到均衡以及是否还会有升值压力。

学术界将均衡汇率分为短、中、长期三个阶段来界定。短期均衡汇率主要指在排除了非预期性冲击影响之外、由市场基本面因素决定的汇率水平;中期均衡汇率主要指与一个经济体的内外均衡相匹配的汇率水平;长期均衡汇率主要指经济体所有主题均实现了存量与流量均衡的汇率水平。以下将沿着此类界限对汇率均衡进行阐述。

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有升值压力。首先看一组经济数据,10月份汇丰中国PMI指数为50.9,升至七个月高点;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为7.8%,快于第一季度的7.7%和第二季度的7.5%;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为6.8%,农村居民收入为9.6%,均大于物价增长速度。上述一系列数据说明了,中国经济出现止跌回升,尤其是PMI指数新高,说明经济发展比较繁荣。从产业增速来看,第三产业明显快于第一、第二产业,这也和当前国家经济转型战略相吻合。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有利于一定程度上扩大内需。所以,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势态良好,而同时期的美国正面临债务危机,从刚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失业人数虽有下降但仍高于预期,总体来说,美国经济发展短期内仍不乐观。根据汇率决定理论以及外汇供求关系可知,短期之内,不考虑非预期冲击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有升值的压力。

在中长期内,人民币汇率面临着不确定性,但是人民币升值是大概率事件。这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较乐观预期。中国经济尽管面临着地方债务、银行坏账等潜在风险,但是这些风险目前还都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自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路线逐渐清晰,中国将逐渐从粗放发展过渡为循环可持续发展,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经济转型带来的制度红利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人口红利递减带来的经济放缓。不过,投资目前依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未来中国将面临投资效益边际递减。所以,必须深化改革,提升内需。

无论在短期内还是中长期内,人民币汇率还没有达到完全层次的均衡。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人民币汇率有上升压力。

■徐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