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2013年,金融行业发生了很多标志性的事件,如地方金融改革、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银行钱荒等。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副局长、研究员李德,分享金融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向。
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倒逼”金改
李德表示,金融改革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创新,不得不逐步推进,但是改革面临着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很多难点。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缓慢等等,引起金融宏观和微观方面的调整。现在,银行业资产扩张得非常快,保险业的资产增长也非常快,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李德说,最近热议的就是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或者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按照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数据,2011年省市县地区债务达到10.72万亿元,最近审计署又对36个地区进行政府债务审计,债务规模增长12.94%,“这些地方债务的凸现,对于金融改革是一个非常大的拦路虎。”
3个100万亿很可能推升物价
李德介绍,货币市场有3个超过100万亿:银行总资产超过100万亿,人民币存款超过了100万亿,货币供应量超过100万亿,“这么多货币很有可能助推物价上升。”
他表示,今年9月份,通胀从2%升到3%以上,通胀压力并没有消失。人工的成本、原材料价格等等都在迅速上涨,国外大宗商品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存在。
李德认为,这个通货膨胀率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的表现,此外,还有外汇的流入,因此宏观调控现在非常难,“经济不能超过上下线,宏观调控也是在左右权衡。”
中央提出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我们已经有3个100万亿,怎么来调整这个存量?”李德指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有三个不平衡:区域资源配置不平衡,据调查,东部地区银行存贷款的余额占全国总量的58%左右,中西部占15%;城乡配置不平衡,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贷款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不平衡,信贷占社会融资比例的85%左右,股票和债权占10%。所以在宏观调控上面临着比较大的调整。
存款利率市场化只是时间问题
最近热议汇率和利率改革,利率改革方面,目前已经放开了债券市场利率,最近,人民银行又放宽了贷款的利率(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只剩存款利率的放开。为什么央行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比较谨慎?
李德回忆说,1993年到1995年,金融机构乱拆借、乱集资,造成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所以说,现在存款利率不健全,如果在市场优胜劣汰的条件下放开,可能会重演过去那种现象。
不过,央行已经加快了改革步伐,最近公布了贷款的集中报价,存款利率的改革很有可能也要进一步加快。
李德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先要做好配套改革,如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制度等,这些配套改革都面临着很多复杂的问题。
表外业务猛增导致银行闹“钱荒”
今年6月份,银行闹钱荒,现在到了年底,又开始闹钱荒。到底是什么原因?李德认为,最重要在于影子银行的问题,它属于银行业的表外业务,但也发挥存款的基本功能。怎么监管,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模式。
李德说,银行业面临非常多的挑战,不仅是大银行,小微企业的村镇银行由于实力较弱,网点较小,拉不到财政存款,资金较困难,所以整个金融改革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本报记者 杨金金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