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大数据当道,全国服务器利用率不到15%,“云”服务创新乏力
“我们调研过全国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利用率不到15%,大致在12%的水平,最低的在5%,社会的利用率没有得到充分的提升,资源被严重浪费。”在昨日下午的“2013中国云计算产业及大数据应用高峰论坛”上,赛迪顾问云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会峰直言,如今各地已建成超过64万个数据中心,泡沫浮现,并称各大城市盲目建设云计算示范基地的做法值得警惕。
毋庸置疑的是,大数据是当下产业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为了抢占这一新兴产业先机,越来越多的城市从2008年前后开始探索“云”产业。而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的5个云计算试点城市中,均定位明确,如北京开发核心云服务能力,上海重点面向亚太地区开发云服务,无锡主营“城市云”的开发,杭州以阿里巴巴为龙头探索电子商务云,深圳则着重为企业提供基于云的创新解决方式。
“已有30多个城市发布了自己的‘云’产业规划,武汉也不例外。”正如孙会峰所言,武汉在2011年发布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计划4年内投资两亿元,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并引进千名高端人才,成为国内重要云计算产业基地。根据规划,武汉将在电子政务、教育、交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国土规划、工业制造、中小企业服务等八个领域建成行业示范应用云计算平台。
“看上去面面俱到,实际上缺乏突破点,商业模式也不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定位清晰。”孙会峰说,这是包括武汉在内的大多城市“云”产业基地的最大问题。
在他看来,武汉在“云”产业上需要加强区域服务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在行业应用服务领域多些突破,如武汉有全国最强的地理信息产业(3S产业),并且需要储存、处理大量数据,可将“云”巧妙对接,引领全国3S服务“云”产业发展,“另外,武汉的工业基础也比较好,可以在钢铁、汽车等工业制造门类里做些应用服务创新,探索行业信息化的示范应用。”
相关新闻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奠基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昨日在东湖高新区奠基。据悉,该中心将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PCT国际申请的国际研所和国际初步审查等专利审查业务。
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内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已成为武汉乃至中部地区最活跃的创新区域。
2012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审协湖北中心落户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3年8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高新区相关人士称,此次该中心在东湖高新区奠基,为推动湖北专利事业的发展,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的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光谷要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很重要
“在光博会,大家会看到有美国的企业,包括IBM、微软等,他们都展示了一些非常好的技术,这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将技术转换为结果的成果。”昨日上午,在第十一届“武汉·中国光谷”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论坛间隙,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李伟明接受媒体专访。他表示,很愿意参加与保护知识产权相关的论坛,他认为光谷要鼓励创新,前提是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在吸引外资方面也非常重要,吸引外资可以鼓励企业创新,企业也愿意承担风险,将技术转换成产品。”
谈及光谷与硅谷的差距,他表示光谷需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硬件方面的建设,如市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软件方面的建设,如保护知识产权,“通过光博会,我们能看到,中国现在也在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能更好地促进政府和美国企业的合作。我非常支持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
李伟明还表示,光谷向硅谷学习的另一个要素是鼓励自由市场经济,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让企业获得长期发展,“没有人知道哪项技术最终会成功或者失败,因此需要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透明环境,让他们之间互相竞争,然后优胜劣汰。硅谷的谷歌就是最好的例子,十年前没人知道一个年轻人创建了一家很小的公司,十年后成为一个庞大集团。”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李伟明】
连续7年参与光博会现在的产品更具创造性
作为一位连续7年参与武汉“光博会”的国外专家,俄罗斯激光协会主席伊万科诺夫什见证了光博会的发展之路。
伊万科诺夫什与光博会的关系,用“最熟悉的陌生人”一点也不为过。“缘分”始于2006年,他介绍,在当时的莫斯科有一座中俄友谊科技园,恰好俄罗斯要来中国寻找合作,特别是光电领域的合作。
随后的7年当中,伊万科诺夫什逐渐发现湖北在光电领域有着良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并成了光博会的“老客人”。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60家企业前来湖北参与光博会,“特别是最近几年,参与的力度更大”,伊万科诺夫什强调道。
光博会也成为了俄罗斯与中国激光产业交流的平台和“桥梁”,伊万科诺夫什透露,通过光博会,俄罗斯与湖北的10多家企业保持着商务、技术方面的合作,目前已经有一家湖北企业在俄罗斯的乌拉尔地区兴建了一家产品演示中心,并计划在当地建厂。
伊万科诺夫什说,虽然参加了7年,但每年的光博会都让他“印象深刻”,“刚来时看到的产品,应该说已经很普遍了,产品也都是复制国外的。到了现在,看到的产品都是在中国元器件上形成的新产品,具有创造性、独立性,这些都是科研带来的进步”。
【俄罗斯激光协会主席伊万科诺夫什】
■本报记者 马秀佳 翟莹 郑玮 通讯员 杨烁 刘莹佳 李惟 实习生 王锋琪 韩碧瑾 郑宇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