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汉企研发出公车管理系统,可24小时监控公务车辆位置、违章和超速等信息
昨日,光博会进入第二天,参展企业的展示热情和观展者的好奇心丝毫未减。本报记者从300多家参展企业中寻找本土“潜力股”企业,了解它们在产品及商业模式上的大胆创新,以期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参考。
■本版稿件 本报记者 马秀佳 翟莹 杨金金 郑玮 通讯员 杨烁 范金建
公车私用、超速、甚至违规驾驶是政府公车管理部门最为头疼的问题。昨日光博会上,一家来自光谷的北斗位置产品及服务企业,为该问题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在公车上安装车载监控终端,后方管理平台可实时了解公车的行驶“痕迹”,当车子出现不规范操作时,后方平台甚至遥控车辆“熄火”。
目前,这套解决方案已有部分实用案例,但尚未在全国大规模应用。光博会上,该公司的“十省万台北斗阳光公务车”活动吸引不少参展单位。据统计,现已有35家包括政府、学校和企业在内的单位与其达成了“尝鲜”意向,并将在未来两月免费体验。
24小时盯防公务车“犯规”可控
“通过审核的单位,我们将提供两个月的免费试用。”该公司负责人彭敏介绍,目前咸宁市公安局和武汉东西湖公安局的公务车均用上了这套系统,据反馈,和使用前相比,公车试用不但规范起来,且平均每天至少可节省出一升油的费用。
“公务车规范管理是很大的一个市场,且我们拥有北斗位置管理平台的研发经验,要抢到先机。”彭敏称,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中看到商机,不到一年便研发出了这套公务车管理系统平台。
该系统由监控中心软件和车载终端组成。终端设备安装在公车上,监控中心软件平台由依迅总体管控,可实现24小时监控,使用者也可根据特定账号登陆查询。
据了解,装上该系统后,后台电子地图上可清晰、实时地了解公务车辆的位置,显示车辆的瞬时速度,同时能将每个驾驶员的超速纪录、违规事件等信息存储在中心数据库。司机一旦出现违章,超速、疲劳驾驶等情况,后方可让车子熄火;另外,公车去了酒吧、私人会所等敏感位置,系统不仅可以记录,还能发出警报,提醒驾驶人员驶离。
商业模式创新出售“位置信息”盈利
和绝大多数北斗产品生产企业不同,该公司并非依赖售卖终端产品盈利,而是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依靠出售“位置信息”和相关增值服务赚钱。
“创业初期,没有想清楚企业发展方向,也是靠卖终端生存,现在终端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逼着企业寻找新的出路。”彭敏称,公司当前的定位是位置产品和服务商,卖终端养活企业,靠给客户提供位置服务盈利。
据了解,一套公务车管理系统终端产品价格在2000—4000元不等,后方的软件平台租赁给用户,使用者需要通过每月付费,来获取所需的“位置信息”,其模式类似于中国移动充话费后使用通话服务一样。彭敏称,未来,市场大了后,终端设备甚至还可以免费赠送。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