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治雾霾不能盼北风吹

治雾霾不能盼北风吹

2013-11-04 02:12:0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11月2日,南京再遇雾霾锁城,空中一片灰蒙蒙的气息,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车辆直到中午都好似在薄雾中穿梭,口罩又重新遮上了路人的脸庞。在雾霾笼罩中,有记者联系南京市环保局,试图了解周末的空气污染状况,却得到了如此答复:周末专家休息,因此无人回答雾霾问题。(11月3日中国广播网)

不仅仅是南京,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华北大部分地区再次成为雾霾重灾区,西北地区、东部局地出现大雾天气,雾霾和大雾影响面积约为43万平方公里。针对雾霾天气,京津冀等多地纷纷拉响警报。这种情势下,公众需要有充分的知情权——重灾雾霾成因在哪?污染程度几何?如何防范保护?行政应急做了哪些?奈何雾霾来得太不是时候,在南京,这些问题统统被裹进周末的浓雾中。

专家的劳动通常也要受到劳动法规的保护,周末休息权不能因人而异。只是,在此轮大面积强雾霾污染中,环保部门的专业人士依然能够照常休周末,表明有关部门并未将雾霾来袭视作一种灾害而应急以对。台风暴雨是一种自然灾害,有关部门会紧急应对。但同样危及民众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从夏天的持续高温,到秋冬的严重雾霾,我们似乎还不习惯将其当作一种灾害去直面。

之所以如此,大概缘于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治理大气污染没有“特效药”,需要综合施策。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似乎只要产业结构调整不彻底、节能减排不到位、相关综合治理措施不完善,任谁也拿雾霾污染没办法,只能在雾霾中煎熬等待。无可否认,综合施策才是治本之计,但并非说在雾霾来袭中就没有治标之策。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认为,今年全国雾霾天数52年来最多,其实天气变化和往年大体相同,而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则是造成目前雾霾天高发的根源。既然如此,在严重雾霾天中,就需要马上叫停污染企业,关停所有拆迁和建筑工地,限制公车以及部分私家车上路,以纾解污染物总量的聚集与叠加。事实上,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这些与台风中紧急疏散游客、暴雨中加大路面积水的抽调,性质上没有区别。

雾霾天中的行政应急,首先需要有关部门树立“霾灾”意识,其次需要应急预案与应急执行。而这,都需要包括环保部门在内的有关部门,在严重雾霾天中不休息——无论周末与否。假如周末的严重雾霾天中环保部门能正常休息,那么公众就有理由怀疑,在正常工作日的雾霾天中,有关部门也未必会采取怎样的行政应急措施。

雾霾频发,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了应急预警方案。但从此波严重雾霾天气中看,应急预警方案执行得并不尽如人意,不只未见关停建筑工地等硬性措施落地,甚至通过群发手机短信预警都被卡了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呼吸保卫战”口头上很坚定,具体措施还显凌乱与不足。即便在祭起“雷霆手段”的京津冀,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认为:环保“风暴”还未形成,还远远不够。是以,如何让雾霾天的应急“风暴”刮起来,已成当务之急。否则,民众只能在雾霾天中盼着北风吹。

■ 燕农(河北 大学教师)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