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企业和资本已经有足够的实力走出去,大量引进已经开始为大量输出所取代,而我们的政策和做法跟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却差异很大,有“融不进去”的感觉。所以我们现在不得不更加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和严格按规则办事,并且要积极参与到全球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去。新一届政府希望中国与世界进一步接轨,通过建立新型自贸试验区的方式推进对外开放,并把新区划定在上海,其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与自贸区之外的环境完全不同的市场,并通过这种新的开放举措来促进国内的行政与经济体制改革,可谓用心良苦。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什么不同?我以为首先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中的“自由”两个字。阿玛蒂亚·森说,发展就是扩展自由,这是一种特定的发展观。自由是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是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就其本性而言,就是自由的成长,是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可行能力”,其中包括人的各种基本权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具有“建构性”。以往我们总是从效率的角度谈论市场如何重要,这当然没有错,但还不够,市场本身也有缺陷,也有失灵的问题,这构成了另一部分人反对以致全面否定自由市场经济的理由。那么,比效率更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是交易的自由。在市场上自由交换物品和劳务,是人的最古老和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如此,市场便不只是个买卖东西的场所,而是与人的自由相连,它超越效率和经济利益的意义所在,自由交换的权利优先于后果考量。这就是自由的真谛,却是以往人们多有忽略或有意避开的陌生领域。
市场需要的是依法和有序的管理,而不是凭借权力任意对其施加干预,这就是哈耶克所说的“行动秩序”,也是自由扩展用以证明的另一个经济学道理。哈耶克的看法是,如果允许个人分散的行动形成统一的秩序,就不要对个体之间的合作横加干涉,不仅如此,当个体间的合作需要外界配合的时候,至少应该使这种配合发生的概率高一些。
当然,上海的这个新市场,既有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刺激作用,带来帕累托改进,也会带来利率、汇率和税率的新的“双轨制”问题,导致套利和赚取汇率差额行为的发生,风险显然是存在的。据称,衡量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经验是不是可复制、可推广于全国。上海眼下是在改革的深水区里逆水行舟,既然是试验,就应该既允许试对,也允许试错,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败依然关系重大。上海的成败便是中国改革的成败。
相信这个中国最卓越的城市有能力承担起历史性的任务。今日之上海,便是明日之中国。
据《南方都市报》
■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教授)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