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4日下午发布微博:“今天一上班,喊冤的人就堵在我公司门口。我问北京高院办公室怎么办?他们答复,一般喊冤的去高院信访室。特约监督员过问的案子,要让监督员写上自己的意见报高院。我可怎么办呢?”3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北京法院特邀监督员聘任大会,聘请300名社会各界人士为北京法院第六届特邀监督员,潘石屹是其中之一。(11月5日《深圳晚报》)
北京市高院自1998年实行特邀监督员制度以来,至今已有15年,监督员的身份涵盖人民法院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专家学者以及基层群众。但即便如此,潘石屹被聘为北京高院特邀监督员的消息传出,依旧引来不少质疑,观点集中在两点,一是潘石屹是房地产商,并非法律界人士,恐怕没有能力履职;二是潘石屹是富人阶层,也许没有动力为弱势群体说话。
对此,潘石屹在微博上表示,“我承诺绝不因个人或公司的事,利用此身份去过问或麻烦法院。我愿为那些受到冤屈的人们去奔走。我愿为法制和社会进步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当然,监督是承诺,更是承担,知易行难。面对潘石屹的公开承诺,不少人真是找上门了——据潘石屹所称,“今天一上班,喊冤的人就堵在我公司门口。”
面对喊冤者登门“拜访”,潘石屹显然不能无动于衷,否则即违承诺,又负所托。潘石屹在问“我可怎么办呢?”答案有现成的:特约监督员过问的案子,要让监督员写上自己的意见报高院。换言之,面对喊冤者,潘石屹不能一推了之,应该践诺,过问并写上自己的意见报高院。目前尚不知道登门喊冤的人有多少,如果少了,依潘石屹的精力尚能应对。如果多了呢?潘石屹恐怕无力招架。好在据潘石屹称,“好几位律师(包括刑法专业)都愿意义务帮助。靠我一人肯定抓瞎。”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潘石屹门前喊冤或求助的人或许越来越多。有网友调侃,潘石屹开个律所吧,赚钱伸冤两不误!开律所未必可行,但潘石屹依靠自己的影响力以及热忱的公民责任,完全可以牵头组建一个专业团队。须知,北京高院的特邀监督员不只是光环,需要实打实地付出,否则就是尸位素餐。
还应关注的是,如何健全喊冤者的表达渠道?潘石屹一公布自己的特邀监督员的身份,就受到关注,就有人上门,而设置特邀监督员的根本目的并非为了帮人伸冤,而喊冤者求助潘石屹,值得深思。此外,北京高院及此次聘请其他监督员能否像潘石屹一样公开承诺并积极履职?
潘石屹当上了特邀监督员,履职之路才刚起步。监督员也需要大众的监督,潘石屹怎么履职的,做得好不好,也应有一套民意考评机制。期待潘石屹不辱使命,也期待其他监督员忠实履职。监督只是手段,推动司法进步,维护公共利益,显然是公众真正希望看到的。
■ 王石川(江苏 媒体人)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