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产业驱动生态立州 恩施超百万人脱贫

产业驱动生态立州 恩施超百万人脱贫

2013-11-07 02:07:10 来源:长江商报

恩施市沿江路的彩虹桥。本报记者 徐楚云 摄

长江商报消息 【城市简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年轻的自治州,省委提出,支持恩施加快推进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全国先进自治州。

10月18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召开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州委书记王海涛提出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深入推进综合扶贫改革,加快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恩施贡献。

■ 本报记者 周舜尧 通讯员 谭也平 周诗泉

十年巨变,人均收入涨12倍

芭蕉侗族乡地处恩施市西南,是我省十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恩施玉露的故乡。依靠茶叶和生态旅游,芭蕉乡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

芭蕉乡全乡的各个村落均散布在山峦间隙,傍山而行,四处可见绿油油的茶园。芭蕉乡副乡长冉超说,芭蕉乡全乡发展了8.5万亩茶园,年产干茶6050吨,产值4亿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较全州平均水平多出近1500元。

冉超介绍,以芭蕉乡的戽(hù)口村为例,这里在10多年前还是一个偏僻落后的穷山村,村民们靠种粮维持生计,人均收入不超过500元。而现在,全村拥有茶叶8954亩,破旧房屋得到了重建,“农家乐”吸引外地游客,戽口村面貌焕然一新。

恩施州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确定了现代烟草产业链、茶叶产业链、畜牧产业链、清洁能源产业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信息产业链“六大产业链”为建设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城镇项目投资7年增长24倍

10月30日,恩施州在来凤县百福司镇召开全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州长杨天然说,要以“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互动、彰显特色”的要求,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集镇为骨架、中心村镇为支撑的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城镇化成果。

百福司镇地处来凤县西南端,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是恩施土家族居住最集中之地。恩施州住建委办公室主任胡平介绍,这里是恩施城镇历经“自发建设”、“规范探索”、“实质推动”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典范。

胡平介绍,以前百福司镇沿街为市,集镇总体面貌脏乱差。2009年开始,政府制定集镇建设规划,有意识地通过项目资金引导集镇建设,集镇特色初步显现,但总体格局没有打开,集镇建设资金以财政投入、项目资金为主。

自2012年起,城镇建设资金年投入增幅均超过50%,投资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建设古镇新区道路、集镇路灯、百福司万人摆手舞广场等基础设施,每项投资均超过百万元,政府的项目资金主要投放于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了集镇功能,起到了引导和撬动效应。

全州53万口沼气池,挽救225万亩薪碳林

历届恩施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并提出了“生态立州”战略。

清江大龙潭库区位于恩施州城北面的清江上游,是恩施州城恩施市市区的水源地之一,从西面来的鸭松溪在这里呈“S”型绕过两个小山丘后,汇入清江,鸭松溪南北,分别是一个集镇和鸭松溪村。

沿着鸭松溪南岸,鸭松溪村的村民们种着一些时令蔬菜,菜地里每一棵菜上,都附着着一些灰色的粉状物。“这些粉末是藻渣,现在越来越少了。”村民向羽说,过去鸭松溪上游来水在“S”河道与清江水对冲,中间的水流动缓慢,加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每年热天都会滋生不少水藻。

2009年,在跨过鸭松溪和清江交汇口的石桥旁,恩施州的环保部门在这建立一个水藻分离站,将江水里的水藻抽取、分离过后再排出清水入江。

“现在分离的水藻不到最初的十分之一了。”恩施州环保局办公室主任朱熙锋介绍,鸭松溪村所属的恩施大峡谷景区屯堡乡、沐扶办事处和板桥镇37个村都被列入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入江河。

现在,在鸭松溪村的民居旁,总有一池长得茂盛的“美人蕉”,生长“美人蕉”水池的下方是沼气池和水解酸化池,生活污水流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生火做饭,经过酸化池产生渣滓可以做农肥,最终,再经“美人蕉”吸收多余的“营养元素”后,一池清水排入清江。

雨露计划培训6万农村青壮劳动力

恩施市三岔乡阳天坪村距离州城城区20多公里,平均海拔850米,是恩施市国税局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帮扶单位,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143元,不到全省人均标准(7851.71元)的1/3。

恩施市国税局办公室主任杨先硕介绍,阳天坪村在产业发展上仍以烟叶和传统养殖业为主,该单位结对帮扶工作除了直接拿出资金帮助改造民居、建立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硬投入”,主要还是为农民创业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其创业。

三岔乡阳天坪村村民龚仁恩今年4月回家,经过政府提供的养殖技术培训,投入8万元,引进50头种羊,办起了家庭养殖场。目前,养殖场内的种羊经过配种繁殖,预计明年规模将达到500头以上,一头羊大约纯赚500元钱。

●数字说话

产业链

今年上半年,恩施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3亿元,同比增6%。全州累计接待旅游者1318.6万人次,同比增29.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6亿元,同比增36.4%。

生态州

恩施全州森林覆盖率截至去年达70%,森林面积达1600万亩,空气优良天数在320天以上。

目前,已累计建设沼气池53万口,每年可节约燃煤42万吨,节电1亿千瓦时,使225万亩薪碳林免遭砍伐。(薪炭林:是指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乔木林或灌木林。)

城镇化

截至去年底,全州城镇化率达到34.55%,城镇人口达到113.89万人。去年恩施全州城镇项目投资93.53亿元,比2005年当年3.9亿元投资增长24倍。

扶贫

自2001年以来,恩施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7亿元,以工代赈和民族发展资金10.5亿元,扶贫专项贷款17.1亿元。扶贫整村推进2063个村,雨露计划培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6.14万人,扶贫搬迁2.6万户、10.8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00多万人。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