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可信的国债

可信的国债

2013-11-13 02:07:5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2012年4月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声称将发行百年国债,因为英国的债务压力比较大,而利率水平又不是很高,超长期国债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人的寿命尚很难超过100岁,国债为何可以活100岁呢?其实国债体系的创立也是英国在近代快速崛起的秘密武器,与英格兰银行的创立一样,是英国“金融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体系的诞生必须有财政革命作为支撑,换句话说,只有当支付承诺稳定而可靠的时候,国债才会维持下去。那什么样的承诺才是可信的呢?当然是稳定而持续的收入来源了。因此有学者说,“国债发行并不是因为税收制度薄弱而诞生的,国债发行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议会新设立了稳定的税收制度,使得将来能偿还本息。”国王赖债的例子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比比皆是,因此,信誉不好的国王不仅借债难,而且利息会很高。而国债是以国家的财政收入作为担保的,不会随着国王的性情、生死而改变。因此,国债被认为是无风险的资产,而国债的利率也被认为是基准利率,在此基础上加上风险溢价就能得出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国债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石所在。

国债的成本低,而且融资速度快。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国债是不可能产生的。公共财政的建立意味着,税收不再是国王的私产,收什么税、收多少、怎么支配都不能由国王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公共讨论来决定,议会的组建就是来“讨价还价”的。当议会掌握了财政大权的时候,才可以说财政也变得公共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就是这么一个转折点,为了保持王室的威严,议会给王室拨钱,作为国家预算的一部分。

为什么国王变成了“乞丐”呢?一方面英国人已经看到国王拥有财政大权的威胁,有了钱就可以建立常备军或者收买雇佣军,有了暴力工具就可能对国内公民进行压制,把财政大权收回来,国王就变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很威严,但不会出来害人。另一个因素是旧有的财政模式已经实行不下去了,王室依靠卖地和买官可以获得短期的现金流,但是土地终归要卖完,官卖得多了也会贬值,詹姆斯一世曾经以1095英镑的价格出售准男爵的称号,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价格跌到了220英镑。英国内战结束之后,克伦威尔政府将王室的土地差不多已经卖完了,“土地财政”维持不下去了。只有现金流提供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税收不会枯竭,比如关税、商品税等等。

要收税必须经过议会同意,而且每种税的征收都是有期限的,到期之后需要经过议会的批准。议会主导的财政要比国王可靠多了,国债得以诞生的国家信用就产生了。连年征战,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单靠当年的税收肯定不能支撑战争,就像亚当·斯密说的那样,税款从征收到纳入国库大约需要10-12个月。前线军情如火,怎么能等这么久呢?举债能够解燃眉之急,以税收作为担保发行国债进行融资是最便宜的办法。1692年12月10日,英国议会认为,为了实行对法国国王的战争,陛下的开支巨大,但那是必要的,我们希望以对陛下的臣民来说最不会造成负担的方法来提供这一支出。由此议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国家举债合法性,当议会拥有永久性的税收来源了,以此税源作为担保的长期甚至超长期国债也就变得可信了。

英格兰银行成立后的首次发行的债券就是英国国债的闪亮登场,国债市场和英格兰银行几乎同时产生,二者相互依存,大大增强了英国的金融实力,为战场上的英国军队源源不断地输送金钱。

■孙兴杰(经济学博士后)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