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武汉软件新城“开城”纳客

武汉软件新城“开城”纳客

2013-11-16 04:27:57 来源:长江商报

昨日,武汉软件新城“开城”,签约仪式上入驻企业代表按下手印。通讯员 刘渐飞 摄

长江商报消息 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预计2015年武汉软件业务量将破2000亿元

当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将一把钥匙模型交到IBM公司代表手中那一刻,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昨日,武汉软件新城首批企业签约及入驻仪式举行,武汉软件新城代表与包括IBM、法国阳狮、飞利浦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签约。这标志着中部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化的世界级IT服务创新基地——武汉软件新城正式纳客,武汉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核心示范区建设迈出重要一步,预计到2015年,武汉软件业务量将突破2000亿元。

■本报记者 田立平 见习记者 吕诗洁 通讯员 刘渐飞

昨日在武汉软件新城一期工程国际研发区内,记者看到,IBM的办公大楼A1栋宽敞明亮,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的办公面积为7400平方米,未来IBM的租用面积将扩展到1万多平方米。

IBM选择办公园区条件苛刻吗?武汉软件新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邵辉介绍,公司给IBM提供了定制化的服务,但对方要求严格,“比如温度的控制,通风等。”邵辉表示,电力供应系统“无断电”的保证是这些企业尤为看重的。

与IBM一同签约的,还有法国阳狮、飞利浦、上海新致、中英融贯、亿达信息等企业。目前已有116家企业前来考察,且不少客户已明确落户。

而在商业配套方面,已与世界500强餐饮机构怡乐食、肯德基签约。“能满足世界500强的办公要求,其他企业肯定更能满足。”邵辉表示,软件新城有强有力的落地能力和服务标准,今年年底准备启动二期100万平方米建设,预计2014年底竣工,到时候入驻的名企会更多。

武汉软件新城被规划为“中国软件第一城、双谷示范核心区”,定位于千亿级信息服务基地核心区。将吸纳互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移动互联网、工业设计等行业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将聚集成上下游产业链,产生共生共荣的放大效应。”邵辉表示,软件新城会给武汉带来更多的“科技范儿”,助力武汉产业转型升级,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聚焦中国信息服务外包“第一盟”在汉成立

“我们从2007年开始,就谋求建立像印度NASSCOM那样的机构协会。如今成立这个联盟,就是国内服务外包企业交流合作的良好开端”。昨日,在2013武汉服务外包发展论坛上,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成立,被选为联盟理事长的曲玲年说,该组织将致力于提高中国外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加强国内外包企业交流合作。

曲玲年说,联盟成立的目的,首先是开发目标地域市场,推动离岸业务发展。其次,曲玲年强调,中国与印度的情况不同,中国有非常庞大、有潜力的国内市场,但目前国内企业还做得不够,反而让外企占了先机。对国内市场开发要分行业进行,与多个行业深入合作后,逐渐形成分行业二级机构。二级机构应该作为重点发展,吸引当地中小型企业加入,对行业市场开发研究,加强与地方政府交流。

该联盟秘书长张强表示,目前人才和资金是困扰外包企业的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各地教育与人力资源的交流,开展对政府、银行等相关机构的游说工作,减少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

“外包服务企业要走下去 须靠规模效应”

在昨日举行的“2013湖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论坛”上,100多位外包企业负责人与业内资深专家围绕“外包下一个十年的选择”进行讨论,并对武汉服务外包发展献计献策。

在亿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郑时雨眼中,将来中国必须有承载国际化外包转移的城市,而最具可能的就是武汉。

他认为,武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科教资源是潜在优势,“武汉积蓄力量一旦爆发,对整个产业的推动是不可估量的。

武汉佰钧成董事长耿标强调,城际铁路通车后,武汉到周边县市仅需半个小时,那里有很多大专生和中专生,都是素质较高的人才资源。“我们都说企业人力成本在增加,但在武汉搭火车,半小时企业成本就能降下来,其他中部城市都没这个优势。”

ISG中国副总经理姜振鹏称,中国外包企业2013年进入以市场为导向,外包企业发展对本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武汉还要思考下一步如何发展,如何增强对本地产业的辐射力。

虽然机遇好,并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武汉外包服务行业发展仍面临较大调整。

武汉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秘书长何林秀说,目前武汉有七百多家从事外包的企业,规模在五百人以上的企业不过十余家,超过一千人的企业仅有四家,大部分是规模在一百人以下的小企业。

何秀林介绍,从武汉企业接到的订单看,不少企业都是二手三手甚至四手的生意,高附加值的业务攥在别人手里,本土份额所占比重较小,来自湖北省内的只占三分之一,主要是电信等企业,地铁、公交等智能系统都是外地企业做。“外包企业基本是轻资产,缺少能够抵押的房产、土地等抵押物获得资金,交易和融资成本高昂,融资能力差。希望政府能够从政策和资金层面予以支持。”

“武汉的外包服务企业要走下去,必须依赖规模效应。规模越大,竞争优势越明显。”耿标说,目前武汉拥有的人才优势只能算是相对优势,在校大学生属于后备人才,只有和实体产业对接才能成为真正的优势。他还表示,服务行业的投资回报一般比制造业长3年以上,决策者需要更多耐心。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