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展商展示用稻壳作为原材料制成的压缩地板。本报记者 刘源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湖北荆楚粮油精品展开幕
本报讯(见习记者 郑星)“吃湖北粮、品荆楚味”。湖北的吃货们有口福了!昨日,第十五届湖北荆楚粮油精品展在武昌洪山体育馆举行。
省粮食局透露,去年,全省粮油工业总产值1978亿元,产品销售额1908亿元,首次进入全国前三,本届展会将汇聚全省113家粮油加工企业的千余种粮油精品,展会将持续至22日。
稻壳深加工制“地板”
在综合利用展区,记者看到各种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地板”依次排开。
荆门环星油脂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曾海清介绍,这种“地板”由稻壳深加工而成,多用于市政工程和园林景观,在汉口江滩和楚河汉街都可以看到。
“我们把碾米厂不用的稻壳碾成粉末,加工后,配合30%的塑粉,经过滚料机成型,这种产品更加防火、防水、防虫蛀、也更环保。”
曾海清表示,目前公司的年销售量在1万吨左右,每年可消耗6000吨稻壳。
老年人热捧恩施“合渣”
在杂粮展区,来自恩施的特色食品“合渣”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土家爱”合渣粉公司总经理侯令谦介绍,“合渣”其实是恩施大山里一道家常菜,做法有很多,营养价格高,也容易被人体吸收。
“我们是将这道美味通过标准化和便利化推向市场,同时搭配我们当地的旅游特色。”侯令谦说。
■专访
奥星集团董事长梁红星:
国家标准未统一 优质食用油难优价
在展会现场,记者遇到了奥星粮油集团董事长梁红星,他介绍,湖北菜籽油产量全国第一,但目前有两大困难阻碍产业做大。我国每年进口的棕榈油大概有600万吨,橄榄油1万多吨。我国茶油的产量为10万吨,棉籽油产量近100万吨。“为什么产量大的品种油市场上看不到,而进口量和产量小的反而随处可见?”
梁红星称,目前,我国的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还未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市场不规范,又缺乏国家标准,导致市场不能形成优质优价的良性机制。”
此外,成本偏高是菜籽油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去年,菜籽油的成本比调和油、玉米油价格都要高,一吨菜籽油成本比棕榈油贵4000多元,比大豆油贵2000多元。今年,每斤菜籽油成本比大豆油高出一块多,一般为60至70元,普通大豆油的成本则为四五十元,而市场上以菜籽油为原料的调和油并没有标注具体的比例,所以大家都愿意去做低端油。
梁红星表示,湖北要发展菜籽油产业,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品牌化带动产业化发展。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玉米油的成果。
他介绍,在2009年之前,玉米油基本是用来勾兑其他油品,而后中粮和金龙鱼主推玉米油品牌,当时玉米油一吨比菜籽油便宜1000多元,到2010年每吨便宜500元,2011年持平,到2012年,玉米油价格已经反超菜籽油。这就是用品牌拉动玉米油产业。
湖北宜恒茶油产业有限公司总监吴啟全:
山茶油要像橄榄油那样形成品牌
湖北宜恒茶油产业有限公司总监吴啟全表示,山茶油现在的尴尬境地就是缺乏一个大型的龙头企业,一个有力的品牌。“我们的产品价格贵,但贵在哪里,消费者并不清楚。”
他介绍,以每斤6元的茶籽收购价,其中只有三两能用来榨油,而出油率仅为20%,“这还只是毛油,真正精炼出来的纯山茶油还要去掉40%。这样,我们的成本都在80斤/元左右,市场上的几十块的山茶油能信么?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将山茶油推销出去,同样是高端油,相比之下,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橄榄油。”
责编:ZB